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音乐理论综合之西方音乐史简编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克冈

14首弥撒曲包括【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作曲家。作有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定

旋律弥撒”和“自由弥撒”,后者如《任意调弥撒曲》; 经文歌确立了四声部规范,尚松多采用宫廷回旋诗形式。奥克冈在弥撒曲和经文歌中运用卡农技巧,是他独具匠心的地方。

2. 偶然音乐

【答案】偶然音乐(chance music)又称为机遇音乐(aleatory music),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偶然音乐追求音乐的不固定性,即兴表现音乐内容,获得偶然的音响效果。它允许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可以有乐音,也可以有噪音,如咕噜声、金属声、敲木头块声、击打琴弦声与琴体声等,以寻求偶然的音响效果。这种音乐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确定的以及事先未设计好的因素带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让演奏家在表演时即兴参与创作。但是这种特有的即兴演奏与创作方式与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即兴片断和爵十乐的即兴性质不同,偶然音乐的音乐材料、音源是生活中的一切声音,有时还可能是无声。

偶然音乐的创始者是美国的凯奇,另外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曼、布朗和沃尔夫等也追随凯奇的偶然音乐思想,他们致力于创造不同于以往任何风格的音乐。因此,他们也常被人们称为“纽约乐派”(New York School)。

3. 拉索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代表,文艺复兴音乐的集大成者。创作极为多产,留存超过2000部音乐作品,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尚松、利德、圣母颂歌、诗篇歌、赞美诗等。他的弥撒曲多为大段借用宗教或世俗旋律的“模拟弥撒”,包含了经文歌、牧歌和尚松的音乐特征; 经文歌显示了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西比尔的预言》甚至使用了半音化风格; 他的牧歌、尚松和利德选材广泛、风格迥异,极富表现力。音乐技法上,拉索将复调织体与主调手法相结合,其和声思维远远走在时代前列。

4. 《舍赫拉查德》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的交响组曲。根据阿拉伯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创作,但组曲的四个乐章仅描绘了其中四个场景,且乐章问故事没有关联。全曲有两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一是象征残暴的苏丹王的主题,一是象征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作品以富于异国情调的色彩性和绚丽超群的配器法著称。

5. 欣德米特

【答案】美籍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中提琴演奏家和理论家。创作倾向于无调性但非十二音体系,风格涉足广泛,主要为“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为歌剧《画家马蒂斯》、舞剧《最尊贵的显圣》、钢琴曲集《调性游戏》等,是“实用音乐”的倡导者。

6. 《费加罗的婚礼》

【答案】莫扎特根据达•蓬特的台本而写作的四幕喜歌剧,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取材于博马舍的原作。剧情讲述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侍仆费加罗和未婚妻机智挫败伯爵的好色阴谋,是一部讽世之作,抨击贵族阶级的特权。重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描绘爱情的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展和加强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

7. 古希腊悲剧的含义、形式和代表作家。

【答案】(1)含义:

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悲剧(tragedy )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体裁。悲剧一词在希腊文中文为“山羊之歌”的意思,与酒神相关。公元前6世纪左右,希腊人开始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一一一位象征着放纵、狂野、享受的神,悲剧的起源就是从对这位酒神的敬仰开始的。在为酒神举行的庆典中,人们要唱酒神颂歌。相传在酒神身边,有一位半人半羊的随从,因此,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就会身披羊皮,戴着羊角和羊胡须,扮成酒神的随从载歌载舞。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

悲剧的演出,演员取代了祭司,叙述的故事也逐渐从对酒神的赞美,扩展到古希腊其他神话题材。

(2)形式:

悲剧主要由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形式构成,其中音乐部分有合唱、独唱,并由阿夫洛斯管和基塔拉琴伴奏。悲剧演出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曲、戏剧场面、退场四部分。

(3)代表作家:

①埃斯库罗斯(Aeschylos ,约前525~前456),代表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武亚》等。

②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约前496~前406),代表作品:《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

③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代表作品:《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等。

8. 简述库普兰与华丽风格。

【答案】(1)人物简介:

库普兰(F.Couperin , 1668~1733)是巴罗克时期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与德国的巴赫家族相似,法国的库普兰也是一个音乐家族,17~18世纪相继出现了好几位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最优秀的是弗朗索瓦·库普兰,被誉为“大库普兰”; 他的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康塔塔、室内乐等,写过许多带标题、非组曲结构的小品,立意鲜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法国宫廷艺术典雅、细腻、精美、灵巧的趣味。

(2)代表作品:

《羽管键琴曲集》(四卷),《莫尼克小姐》《收割者》《蝴蝶》等,还有著名的《羽管键琴演奏法》。

(3)艺术成就:

①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单薄、小巧玲珑、富有女性美,同时也具有宫廷装饰性的风格; 他的作品对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尤其对巴赫产生了影响。 (4)华丽风格(plant style)

18世纪20年代以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从追求权力转而追求豪华奢侈、空虚无聊的精神享乐,洛可可(rococo )艺术就是该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典型反映,它表现为旋祸形的线条和华丽、精致的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中,题材多为贵族阶层的享乐生活和男欢女爱的内容。让·安东尼·华多是洛可可绘画的奠基人,代表作为《发舟西苔岛》。受当时宫廷美学观念的支配,与绘画中的洛可可艺术相对应,古钢琴音乐中也出现了这种典雅、细腻、精美、灵巧、富有趣味的华丽风格。华丽风格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先声,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很快被古典主义风格取代。

9. 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及代表人物。

【答案】(1)形成与发展:

法国歌剧无论在语言或乐曲的表现上均有别于意大利歌剧。当时法国有自己的舞台艺术形式一一古典悲剧和芭蕾,作曲家一方面深受法国古典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尝试着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最终于1659年诞生了法国的第一部歌剧,它是由R. 康贝尔(R.Cambert , 1628~1677)创作的在巴黎上演的《波莫纳》,这部作品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喜剧风味的田园剧。17世纪时,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歌剧,

这是一种把宣叙、歌唱、芭蕾融为一体的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2)抒情悲剧的特征:

①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②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③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④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⑤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⑥不用阉人歌手。

(3)抒情悲剧代表人物:

作曲家吕利(Lully ,1632~1687)

10.简述吕利与抒情悲剧。

【答案】(1)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