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复旦大学政治学原理2004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分)

1、行为政治学: 行为政治学的勃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行为主义的着眼点是人及人的行为。与政治学的前两个时期相比较,行为政治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第三,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即政治学要合理地利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第四,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2. 国家形态:指一个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性质,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在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四种国家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未来的国家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一国的国体和政体都是以国家形态为标准和依据建立的。国家形态决定国体与政体的性质。

3、政党政治: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又称为政党政治,它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按照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通常把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划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4、结构功能主义: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结构功能主义在5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还有K. 戴维斯、M.J. 利维、N.J. 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5、政治发展的含义:政治形态不是某种凝固不变的僵化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般来说,政治形态的变迁往往是先从局部的调整开始的。局部的调整一旦经过必要的量的积累,便会进一步导致总体结构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这种调整与变革,就是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对经济生活以及全部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政治发展一般采取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质变过程,它导致政治形态的新旧更替。而政治改革则是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运作形式的内部调整,其主要目标在于促成政治体制的改进与完善。

6、阶级: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一定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形成阶级区别的基础,也是阶级划分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标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些历史上存在过的基本阶级,就是按照这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