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案】如图所示,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1)源系统:一般包括源点和发送器两部分。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又称为源站或信源;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2)目的系统:包括接收器和终点两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信息,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3)传输系统: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的网络系统。

图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图

2. 试述实现报文鉴别和实体鉴别的方法。

【答案】(1)报文鉴别

报文摘要MD 是进行报文鉴别的简单方法。如图1所示,A 把较长的报文X 经过报文摘要算法运算后得出很短的报文摘要H 。然后用自己的私钥对H 进行D 运算,即进行数字签名。得出已签名的报文摘要D (H )后,并将其追加在报文X 后面发送给B 。B 收到报文后首先把已签名的D (H )和报文X 分离。然后再做两件事:第一,用A 的公钥对D (H )进行E 运算,得出报文摘要H 。第二,对报文X 进行报文摘要运算,看是否能够得出同样的报文摘要H 。如一样,就能以极高的概率断定收到的报文是A 产生的,否则就不是。

图1 用报文摘要鉴别报文

(2)实体鉴别

如图2所示,A 首先用明文发送身份A 和一个不重数

享的密钥共享的密钥对对给B 。接着,B 响应A 的查问,用共最后,A 再响应B 的查问,用加密后发回给A ,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不重数加密后发回给B 。由于不重数不能重复使用,所以C 在进行重放攻击时无法重复使用所截获的不重数。

图2 使用不重数进行鉴别

3. 携带实时音频信号的固定长度分组序列发送到因特网,每隔10ms 发送一个分组。前10个分

组通过网络的时延分别是45ms ,50ms ,53ms ,46ms ,30ms ,40ms ,46ms ,49ms ,55ms 和51ms 。

(1)用图表示出这些分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2)若在接收端还原时的端到端时延为75ms ,试求出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

(3)画出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1)如图 (a )所示,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这些分组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图 (a )

30,25,22, 29,45, 35, 29,(2)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为端到端时延与网络时延之差,分别为:

26, 20和24(单位为ms )。

(3)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b )所示。

图 (b )

4.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1)10cm (网络接口卡)

(2)100m (局域网)

(3)100km (城域网)

(4)5000km (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答案】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即为传播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 数据率;

(1)

(2)

媒体长度1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