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赫带现象及机制
【答案】马赫带现象是指在视觉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明度感觉并不完全与光强变化相符,故存在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例如,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史黑的现象被称为“马赫效应”或“马赫带”。
这种现象的机制是感觉神经系统中存在的侧抑制。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对方向上行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因此,单一感受细胞的神经电活动会受到周围细胞活动的影响。当人同时看明暗相间的区域时,明亮区域对感受细胞的刺激比黑暗区域的刺激强得多,明亮区域的强刺激会抑制与黑暗区域相对应的感受细胞的反应,这就加强了对明暗交界处的反应差别,形成强烈的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属同时对比,是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2.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3.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二、简答题
5. 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而赵明不及格。当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因为自己“缺少数学细胞”。请结合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答案】(1)将来学习的行为:
①王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一不稳定一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②赵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一稳定一不可控制的因素,他将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
(2)原因: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能力和努力可内控,任务难度和运气属于外控,能力和任务难度具有稳定性,努力和运气具有不稳定性,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
6. 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
【答案】(1)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己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其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此外,无意识的主要特点是无矛盾性,无时间性,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2)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而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3)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
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因此,无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4)梦的解释:精神分析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7. 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答案】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有三种智力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实; 操作成分,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 元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到成功。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还表现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需要。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从经验的角度,人们处理问题需要有两种能力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两种能力就是个人处理新颖问题的能力和使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
8. 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答案】(1)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
(2)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称为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有:
要想控制误差,就必须使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及对分数的解释都必须标准化,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导致误差的因素,以减少误差,使测验分数更可信、更有效。
①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就无法进行比较。其次,要想使测验标准化,在测验的编制方面,不仅要注意所搜集的材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验项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品质具有代表性; 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同编题计划所列项目相一致; 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编写测验项目的用语要力求精练简短,浅显明了; 初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