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基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国闻报》在当时的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以通外情为要务”,不惜重金聘请懂得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译人员,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该报作为日报,重视国内新闻,特别是京津和北方地区的新闻,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1898年3月,名义上卖给日本人,故能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出版,得以报道戊戌政变的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1899年2月以后,该报真正开始由日本人主办。
2. 林白水
【答案】林白水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赴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苏报案”后,林白水避往日本,旋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年,他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辛亥革命后回国。1916年恢复办报活动,先后创办了《公言报》、《新社会报》(不久改名《社会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1926年因为在《社会日报》上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触犯奉系军阀,被诬指为“通敌有据”,惨遭杀害。林白水从1904年起就坚持用白话文写作,他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在当时新闻界有一定影响。
3. 《新闻学》
【答案】《新闻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徐宝磺著,1919年12月由北大出版部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名义出版。该书对新闻学的重要问题都有系统的说明。蔡元培称赞它是我国新闻界的“破天荒”之作。正如徐宝磺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说,该书“取材于西籍者不少”,但“对于新闻学的重要问题,则皆有系统的说明:而讨论新闻纸的性质与其职务,及新闻之定义与其价值,自信所言,颇多为西方学者所未言及者”。
4. 《前锋》月刊
【答案】《前锋》月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1923年7月由中共中央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如它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
5. 《香港华字日报》
【答案】该报于1872年4月17日创刊,由陈霭亭创办、英文《德臣报》馆出版发行。前身是英文《德臣报》的中文版一一《中外新闻七日报》。宗旨:“期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俗,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奋其爱国之念”。以报道船期、货价、行情等商业信息为主。《华字日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香港著名商业大报之一,直至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时,才被迫停刊。前后达77年之久。
6. 美国便士报运动
【答案】美国便士报运动,是指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一场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的运动。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卜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二、简答题
7. 简述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
【答案】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经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的百般扭曲,形成了以下三个十分显明的特点:
(1)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新闻法律制度也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在形式上采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原则承认“主权在民”。袁世凯上台后,由于其统治地位极为虚弱,自己又无政治理念,因而不可能公然抛弃自由新闻体制及其理论依据“主权在民”的原则,而只是对这一体制及其理论依据进行扭曲与破坏,以适用于其反动统治的需要。
(2)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
在立法上,辛亥革命胜利后,由于中华民国的法律一时难以出台,因而只能暂时沿用前清的法律中与民国国体无抵触的内容,使新法制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至于司法机构,虽然原则上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但并未真正做到,地方审判厅大多未建立,实际上仍由地方行政机关兼理司法,如初级和地方管辖的案件由县知事兼理。在诉讼过程中,刑讯、体罚手段仍被袭用。
至于半殖民地的色彩,则集中表现在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租界制度未被废止,“治外法权”原则未被废止,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未被废止。
(3)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
辛亥革命后,地方政权大都为旧封建军阀所窃据。这些旧军人毫无民主观念,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袁世凯又颁布了《戒严法》,为北洋军阀政府滥用军法开了方便之门。而且,由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各派军阀混战不体,几乎常年处于战争或戒严时期,因而军事审判在实际上已取代了普通的司法审判。
8. 简述中国加入WTO 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答案】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WTO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格入世的,在入世谈判的过程中,并没有就新闻传播事业特别是报业的开放作任何承诺。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新闻事业将面临一些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1)积极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将传统上相互分离的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等产业融合在一起,并促进传媒产业运营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这一潮流,国外各大传媒公司纷纷通过一系列购并组建跨媒体集团。我国加入WTO 之后,加快整合现有分散的资源,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主业,以宽带网络传输,互联网、电视台、电台、电影制片厂为主体,努力组建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竞争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型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一些地区在这方面已有实质性举动。
(2)消极影响
加入WTO 以后,中国的传播业将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如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加入WTO 之后,国外资金开始了对中国传媒市场的进军,他们从以合资的方式投资办互联网、办电视节目和内销刊物开始,逐步渗透到传媒的广告、印刷、发行、分销等各个环节,对中国的报业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9. 简述反袁宣传。
【答案】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的过程中,有以下表现:
(1)上海《民立报》从宋案发生的第二天起,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都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其反袁宣传主要每天以整版篇幅连续报道宋案经过,刊登凶手的供词和袁党往来的密电等,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就是刺杀宋教仁的元凶。
(2)((中华民报》发表题为((强盗政府》的社论,并在二次革命爆发后继续发行号外,报道各地宣布独立和反袁军事进展情况。《长沙日报》发表文章列举袁的24条罪状。
(3)广州创办了《讨袁报》,一些报纸还出版了反袁专刊。即使是在北京出版的国民党报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