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管理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金占用比例法

【答案】资金占用比例法是指企业根据预测期确定的相关指标(如净产值、营业收入、营业

,按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与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来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利润等指标)

预测流动资金需用总量的一种方法。

2. 缺货成本

【答案】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答案】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即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与成本(为获得产品一定功能必须支出的费用)对比,寻找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责任中心

【答案】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

5. 制造费用预算

【答案】制造费用预算是指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产品成本的计划。这些成本按照其与生产量的相关性,通常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类(即通常所说的成本性态分类)。

二、简答题

6. 请从产生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并解释在当今会计制度框架下如何使用变动成本法。

【答案】(1)定义内涵

①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

②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2)适用范围

①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重视生产过程的企业,或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需要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划分清楚的生产企业。另外,由于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国税法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想要简化企业税后调整过程的企业,也可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②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在短期决策中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会受到企业存货的影响,所以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来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那么变动成本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3)对企业的影响

①产品成本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

②存货成本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③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这两种方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关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7. 差量分析法和边际贡献法的决策应用有何相同和不同?

【答案】差量分析法和边际贡献法的决策应用的不同点:差量分析法,是指企业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的过程,实质是选择最大收益方案的过程,最大收益是在各个备选方案收入、成本比较中产生的。是当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时,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间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损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的方法。当差量损益确定后,就可以进行

,说明比较方案可取;如果差量损益为负(即为方案的选择: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

,说明被比较方案可取。从理论上讲,边际成本是指产量(业务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差量损失)

本的变动数额。当然,这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事实上,产量不可能向无限小变化,至少应为1个单位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増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当平均成本同边际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为最低。或者说,边际成本线同平均成本线相交于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之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当边际收入同边际成本相等、边际利润等于零时,企业能实现最多的利润。

相同点: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差量成本。

8. 实施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答案】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

(1)以功能评价系数为基准,将功能评价系数与按目前成本计算的成本系数相比,确定价值系数;

(2)将目标成本按价值系数进行分配,并确定目标成本分配额与目前成本的差异值;

(3)选择价值系数低、降低成本潜力大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9. 简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也称为CVP 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

(1)相关范围假设

本量利分析是建立在成本按性态划分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也就构成了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在分析一项成本究竟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时,均限定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这个相关范围就是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它也构成了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

相关范围假设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①期间假设。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均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的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而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成本的总额及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及其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即使通过分析又计算出了固定成本的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大小,那也是彼期间而非本期间的结果了。

②业务量假设。同样,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成

,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这就构成了新的业务量假设。 本性态是有可能变化的)

(2)模型线性假设

站在本量利分析的立场上,由于利润只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一个差量,所以本假设只涉及成本与业务量两个方面,而且业务量专指销售数量。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

①固定成本不变假设。本量利分析中的模型线性假设首先是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即在企业经营能力的一定范围(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②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与前一条假设一样,本假设也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才能成立,超出该相关范围,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另外进行描述。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的假设。这一假设等于假设销售价格不变,即假设销售价格为一个常数。

(3)产销平衡假设

本量利分析中,“量”是指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指的是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