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股权分置改革与A股、B股市场信息整合

关键词:股权分置;市场均衡;信息传递;市场整合;价格发现

  摘要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制度缺陷。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中国A股、B股市场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将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B股市场发行证券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B股市场在市场质量、信息传递、市场整合、价格发现这四个方面的变化。中国A股、B股市场的理论框架是基于Baruch,Karolyi和Lemmon(2007)(B-K-L模型)。理论模型证实了中国A股、B股市场存在一个线性市场均衡。实证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B股市场的市场质量、信息传递、市场整合、价格发现:在A股、B股市场的市场质量方面,就流动性和波动性予以考察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除掉价格水平的影响,A股市场从在买卖价差(相对买卖价差或是相对有效买卖价差),或市场深度来看,流动性均有所改善。但B股市场的流动性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股改后一阶段和股改后二阶段)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就波动性整体而言,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前,A股、B股市场的波动性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是上升的。在信息传递方面,构建了基于时变相关系数的双变量ARMA-EGARCH模型,并利用分时5分钟的高频数据对在沪市A、B股交叉上市的公司进行了经验分析。分阶段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加强了A股与B股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提高了A股对B股的收益溢出效率,增强了两个市场之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在市场整合方面,给出了两步分析框架。第一步,基于时变相关系数的双变量ARMA-EGARCH模型得到沪市交叉上市证券的时变相关系数,以此作为A-B股市场整合的指标。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A-B股市场的整合有显著的提高。第二步,基于前面的结论展开深入的横截面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交叉上市公司的流动性、投机性、信息不对称性等变量后,代表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的公司规模和需求性差异变化这两个指标对A股与B股市场的整合程度仍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价格发现方面,讨论了A股市场与B股市场对隐含有效价格的贡献问题。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A股与B股对隐含有效价格的贡献几乎相同,较为接近50%;在股权分置改革后,B股占据价格发现的主导地位。日内高频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市场经历了B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A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再到B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