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721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磷酸根有干扰,为消除其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
(1)加入铝盐,(2)加入锶盐,(3)加入EDTA ,(4)使用
A. (1)、(2)、(3)
B. (1)、(2)、(3)、(4)
C. (2)、(3)、(4)
D. (2)、(4)
【答案】A
【解析】铝、锶与磷酸根形成沉淀而释放出钙,EDTA 与钙形成配合物而易于原子化。
2. 现需用EDTA 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
的含量,则用于标定EDTA 的基准物质应为( )。
A.
B.
C.Zn
D.
【答案】D
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的强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 样品的组成
B. 观测方向
C. 光源的温度
D. 元素及谱线的性质
【答案】B
【解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中,谱线强度
组成等有关,
常数b 与谱线的自吸有关。另外,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谱线其强度当然不同。
4. 色谱柱柱长增加,其他条件不变,会发生变化的参数有( )。
A. 选择性
B. 分离度
C. 塔板高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可知增大,H 也会增大。
第 2 页,共 44 页 火焰 常数a 与试样的蒸发、激发过程和试样
5. 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A 和C
【答案】B
6. 用0.1000mol/LNaOH滴定25.00mL0.1000mol/LHCl, 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pH=4.0为终点,则终点误差(TE )为( )。
A.-0.10%
B.-0.20%
C.+0.20%
D.0.10%
【答案】B
【解析】根据终点误差公式
7. 关于荧光效率,下而错误的叙述是( )。
A. 具有长共轭的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而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C. 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D. 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也不同
【答案】C
【解析】荧光效率也称荧光量子产率
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值。
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H 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
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増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是荧光效率降低。
8. 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阳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随着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 阴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随着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C. 阳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随着溶液中被响应阳离子浓度的増高向负方向变化
D. 阴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随着溶液中被响应阴离子活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第 3 页,共 44 页 求得。 定义为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的光子数与所
【答案】D
【解析】AB 两项,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仅与被响应离子有关;C 项,由阳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可知,阳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随着试液中被测阳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9. (多选)可用于标定盐酸浓度的基准物质有( )。
A. 邻苯二甲酸氢钾
B. 无水碳酸钠
C. 草酸
D. 棚砂
【答案】BD
【解析】无水碳酸钠和硼砂是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是标定氢氧化钠的基准物质。
10.(多选)下列属于共辗酸碱对的是( )。
【答案】BCF
【解析】共轭酸碱对之间有得失一个质子的关系。
二、填空题
11.色谱法分离正己烷,正己醇和苯,若用正相色谱,首先出峰的是_____,若用反相色谱,首先出峰的是_____。
【答案】正己烷;正己醇
12.分子基本振动数目为_____个,红外光谱图上有_____个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谱带由于
【答案】2; 不对称伸缩 _____振动引起的。
13.测定核磁共振氢谱时常用的标准物质是_____, 规定其化学位移值为_____。
【答案】四甲基硅烷;0
14.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是载气系统、进样系统、_____、_____和记录系统。
【答案】色谱柱;检测系统
15.当在大量
离子存在下要用络合滴定方法测定其中的离子时,用EDTA 滴定剂不太理想,此时也可采用_____作滴定剂。
【答案】EG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第 4 页,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