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方经济学综合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固定成本 流动陷阱 结构性通货膨胀

《货币略论》 庸俗经济学

二、简答题和计算证明题(每题9分,共45分)

1.简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简述李嘉图地租论的主要内容。

3.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4.李斯特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5.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0.5Y ,投资函数为I =800-5000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000r ,货币供给M =100。写出IS 曲线议程和LM 曲线方程,并计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阐述政府应当采取的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2.试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借鉴意义。

答案部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固定成本:又称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费用支出。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租用机器厂房所花费的租金、机器设备折旧费、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报酬、员工的工资等等。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费用一般是不变的,与产量的变化无关;因为这些成本都是必不可少的,厂商不能对它们进行选择使用与否或使用多少,只要建立了企业,无论在一定时期内是否生产产品,都一定要支付这些成本。

厂商的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短期内厂商有固定成本,长期内固定成本则没有意义,因为长期内厂商可以改变生产其他产品,也可以改变生产规模甚至退出该行业,从而长期内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在短期内,由于厂商存在一部分固定成本,因此不能在一定的产量下使他的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而在长期内,厂商的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改变短期内的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从而在一定产量上达到最优的投入组合。

2.流动陷阱: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导致利率的下跌,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

在流动性陷阱这种状态下,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太高,因而必将下跌,同样,认为利率太低,因而一定会上涨,所以人们认为,购买债券将招致资本损失,为此他们就只持有货币。金融当局可以在萧条时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从而鼓励投资和消费支出。但利率一旦降到流动性陷阱的水平,再增加货币供应就不会使利率降低了,而只会象银行闲置的资金那样积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