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918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领导力

【答案】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2.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3.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4. 学校管理过程

【答案】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由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特性为:①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②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③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学校管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

5.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6.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7.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与“正式组织”相对。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棋友、牌友、球友等形成的小圈子。非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非正式组织的划分,一般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方面来考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无法达到的感情需求的满足。

8.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二、简答题

9. 简述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戴明是美国统计学家、工程师。为了实现管理的预定目标,对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他提出管理过程是由包括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环节组成的一个圆环,即戴明环,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

(1)管理过程的环节

戴明认为,任何管理过程都可以归结为四个环节,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其中,计划环节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决策,拟定行动计划; 实施环节包括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织人力、物力,指挥行动,协调关系等; 检查环节包括监督计划的实施,查验原计划的合理性,建立反馈渠道与机构,提供反馈信息等; 处理环节包括肯定成果,处理问题,总结教训,推广经验,使行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2)戴明环的特点

首先,周而复始,即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之后,可能还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

其次,大环带小环,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再次,螺旋式上升,即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最后,统计的上具,即戴明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上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就是P 、D 、C 、A 。八个步骤分别为: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迸行对比;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总而言之,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即戴明环具有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连续性、开放性与闭环性等特点,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说明了质量管理与改善并不是个别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和推动才可奏效。

10.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异同是什么?

【答案】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教育法是关于教育的法规,它是举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具有法的一般特征。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法的依据,教育法是教育政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