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613心理学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诊断测验如何实现它的诊断功能?

【答案】(1)诊断测验

诊断测验主要用来测查学生在各个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学习的长处和弱点,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学习缓慢儿童的鉴别评定上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⑵举例说明诊断测验如何实现它的诊断功能

例如,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由专家结合心理学测量知识,确定了明确的内容范围编制出一套测量儿童学习能力的试题,并且经过预测,表明该测量的各项统计学指标都良好。经过统一标准的施测情境,施测程序,指导语等,收集儿童的测验成绩,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心理特质的分布是呈现正态分布的,所以低于三个标准差的儿童可以认为其学习有问题,至于是否存在学习障碍,还需要医学鉴定等。

2. 智力测验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传统智力测验的功能主要有:

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大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占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⑴将人群分类

由于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上的特性,以及智力分布的常态性,智力测验在实际中常常行使将人群分类的功能。韦克斯勒曾按智商的高低,把智力分成七类,其是IQ 在130以上者为极优秀(天才);IQ 在120〜129者为优秀;IQ 在110〜119者为中上(聪颖);IQ 在90〜109者为中材;IQ 在80〜89者为中下(迟钝);IQ 在70〜79者为低能边缘;70以下者为智力缺陷。

⑵预测个体未来可能的成功程度

由于传统智力测验结果与学习成绩、教师评定等外在效标间的高的正相关的存在,智力测验在实际中又常被作为预测源测验行使预测的功能。

社会对智力测验的需求不仅是将人群分类并预测个体未来可能的成功程度,还要求测验能进一步对个体进行诊断和采取相应且及时的补救措施。而智力的心理测量学概念强调G 因素的存在,只从宏观上描述个体的外在行为结果,却忽略了对个体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精细的分析及对内部加工机制的探讨,因此,以此为依据的传统智力测验可以对人群进行分类和预测,却无法对个体真正的内在的薄弱点作出精确诊断,从而不能满足社会更为精细的需求。

3. 测验项目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项目分析是指对测验的难度、区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考查该测验在区分被试方面是否有效。具体作用如下:

(1)对难度进行分析

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个测验项目,如果大部分被试都能答对,则该项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被试都不能答对,则该项目的难度就大。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测验的难度直接依赖于组成测验项目的难度。

通过考察测验分数的分布,可以对测验的难度作出直观分析。过难或过易的测验,会使测验分数相对地集中在低分端或高分端,从而使得分数的全距缩小。分数分布范围较广,测验信度较高,反之则估度值较低。当项目的难度以集中在0.50左右最佳,以集中两极端最差。项目的难度对项目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2)对区分度进行分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项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评价测验项目区分度高低依赖于对被试水平的准确测量,通常称作为效标分数。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效标分数更多的是用测验总分,称作为内部效标。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为消极区分;D 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 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4.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5. 简述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经典测验理论是以真实分数模式(亦即,观察分数等于真实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为理论架构,所采用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浅显易懂,适用于大多数的教育与心理测验资料,以及社会科学资料的分析,为目前测验学界使用与流通最广的理论依据。但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测验理论所采用的指针都是一种样本依赖的指针;即这些指针的获得会因接受测验的受试者样本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同一份试卷很难获得一致的难度、鉴别度或信度。

(2)经典测验理论以一个相同的测量标准误,作为每位受试者的测量误差指针,这种做法并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

没有考虑受试者能力的个别差异,对高、低能力两极端组的受试者而言,这种指针极为不合理且不准确,致使理论假设的适当性受到怀疑。

(3)经典测验理论对于非复本但功能相同的测验所测得的分数间,无法提供有意义的比较,有意义的比较仅局限于相同测验的前后测分数或复本测验分数之间。

(4)经典测验理论对信度的假设,是建立在复本测量的概念假设上,但是这种假设往往不存在于实际测验情境里。复本测量的理论假设是行不通的,从方法学逻辑观点而言,它的假设也是不合理的、矛盾的。

(5)经典测验理论忽视受试者的试题反应组型,认为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能力必定一样;其实不然,即使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反应组型也不见得会完全一致,因此,其能力估计值应该会有所不同。

6. 心理与教育测量在教育评价中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测验可资利用?

【答案】(1)在测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①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教育评价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包括3个方面的作用:

②摸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③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教育过程中不同阶段成效的依据。

④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措施、新的教育技术等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

⑤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学习能力、创造力、学习成绩、职业兴趣、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状况。

(2)测量在教师与管理者评价中的应用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①教师的资格评定,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否达到基本要求,专业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

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评定;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教师的管理水平的评定,即教师在学生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

④教师的个性评定。

其中,教师的资格和教学艺术水平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7. 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答案】(1)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测量实践方面

a. 能力测量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三个等级。汉代学者董仲舒已论及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宄能力的专门著作。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