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0215企业管理综合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思考题

1. 绩效考核的主体有哪些?

【答案】考核主体是指对员下的绩效进行考核的人员。

一般来说,考核主体包括五类成员:

(1)上级

这是最主要的考核主体。

上级考核的优点是:由于上级对员工承担直接的管理责任,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目的,保证管理的权威。

上级考核的缺点在于:上级领导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全面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考核信息来源单一; 容易受到领导个人的作风、态度以及对下属员工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个人偏见。

(2)同事

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也比较了解; 可以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避免个人的偏见; 有助于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与同事配合。

同事考核的缺点是:人际关系的因素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与自己关系好的就给高分,不好的就给低分; 大家有可能协商一致,相互给高分; 还有可能造成相互的猜疑,影响同事关系。

(3)下级

下级作为考核主体的优点是:可以促使上级关心下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员工关系; 能够发现上级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下级考核的缺点是:由于顾及卜级的反应,往往不敢真实地反映情况; 有可能削弱卜级的管理权威,造成卜级对下级的迁就。

(4)员工本人

员工本人作为考核主体进行自我考核的优点是:能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加强他们的自我开发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有助于员工接受考核结果。

员工本人考核的缺点是:员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容易偏高; 当自我考核和其他主体考核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容易引起矛盾。

(5)客户

用客户作为考核主体,有助于员工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结果,提高工作的质量。

它的缺点是:客户更侧重于员工的工作结果,不利于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价:

2. 什么是职位分析? 它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答案】(1)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职位分析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所有的职能活动应当说都是在此基础卜进行的。

a. 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b. 职位分析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c. 职位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d. 职位分析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

e. 职位分析还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

②职位分析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职位分析除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之外,还对企业的整个管理具有一定的帮助。

a. 通过职位分析,有助于员工本人反省和审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行为,以帮助员工自觉主动地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圆满地实现职位对于企业的贡献。

b. 在职位分析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企业经营的各个重要业务环节和业务流程,从而有助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真正上升到战略地位。

c. 借助职位分析,企业的最高经营管理层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人目前所做的工作,可以发现职位之间的职责交叉和职责空缺现象,对职位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协同效应。

3. X 理论一Y 理论和四种人性假设理论是如何对人性做出解释的?

【答案】(1)x 理论对人性的解释

X 理论的观点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性恶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①人多数人生性懒惰,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没有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

②以个人为中心,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互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对其严加管制。

③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他人影响。

④欺软怕硬、畏惧强者; 反对变革,安于现状,必须对其惩罚才能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⑤工作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倾向去做经济利益最大的事。 ⑥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会严格控制,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2)Y 理论

①大多数人愿意工作,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根据环境不同,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或者处罚,员工可能会自愿去执行或是逃避。

②大多数人是愿意对工作和他人负责,外来的控制和惩罚,不能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反而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③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不矛盾,人能够其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④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

⑤承诺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⑥人具有独创性,在解决困难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人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发挥。

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发挥潜力及才能,从而使员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给予员工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使其担当挑战性工作,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性质和人的行为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不同的管理人员之所以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假设是不同的。

(3)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埃德加·H ·沙因结合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三种假设,与他再提出的“复杂人假设”,合称为“四种人性假设”。

①经济人假设

这种假设就相当于“X 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人的经济利益。

b.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 c. 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满意的报酬。 d. 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②社会人假设

依据梅奥的“霍桑实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这种假设认为管理的重点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总结为以下四点:

a.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人们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能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b.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个人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c.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它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d. 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强烈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