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题库>神经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患者男性,60岁,6h前晨起锻炼回家后,自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50/70mmHg,神志清,语欠利,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头CT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原则哪项不正确()。

A . A.抗血小板治疗
B . 脑保护治疗
C .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D . 应用尿激酶溶栓
E . 24h后尽早应用血管扩张剂

下列有关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反应温度升高,不可避免使一些酶可能失活。 目前实验室使用最广泛的作用温度是30℃和37℃。 反应温度升高延滞时间和测定时间可能延长。 酶反应过程中温度必须保持恒定,差异最好不超过±0.1℃。 下列哪一项正确() 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水平。 健康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一般性危险型实际年龄接近于评价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诊断鼻-鼻旁窦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依据是()。 症状。 前、后鼻镜检查。 肿瘤组织活检及鼻旁窦穿刺细胞涂片病理学检查。 鼻内镜检查。 鼻旁窦CT或MRI。 下列哪一项正确()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升结肠癌,CT检查可显示()恶性淋巴瘤,CT检查可显示()转移性肝癌,CT和PET检查可显示()难治性癫痫间歇期,PET可显示() 新月形稍低密度灶。 病变区FDG代谢减低,CT未见明显异常。 肠壁增厚,PE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颈、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肿大,PET见以上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结节样占位,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患者男性,60岁,6h前晨起锻炼回家后,自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50/70mmHg,神志清,语欠利,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头CT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原则哪项不正确()。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