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杜维明与儒学第三期发展说

关键词:无

  摘要

  “当代新儒家”和“当代新儒学”(或称为“现代新儒家”和“现代新儒学”)是近十年才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上流行的概念。所谓当代新儒学是相对于先秦两汉儒学和宋明新儒学而言的。一般认为,先秦至两汉是儒学土生土长时期,先秦原始儒学、两汉儒学被称为儒学发展的第一期,经过宋明时期援佛入儒,对儒学进行改造重建,使其哲理化,是儒学发展的第二期。这一时期的儒学被称为新儒学,其代表人物则被称为新儒家,港台海外学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称谓。本世纪初以来,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碰撞,面临溃解之势。这时出现了一批怀着“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欲图弘扬儒学,以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融合西方文化,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这便是儒学发展的第三期。从“五四”一直到现在,由于这是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群体意识,既是一种学术文化思潮,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因而如果从理论形态上加以划分,则可将其概括为“当代新儒学思潮”,代表这股思潮的有独立思想体系的学者,就是“当代新儒家”。对于“当代新儒家”的内涵、定义、标准、范围、理论特征等等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观点是较为妥切的即当代新儒家是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尤其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收、融合。会通和改造西学(如“民主”与“科学”),以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道路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基于这一认识,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或者说当代新儒学思潮已经历了三代传人;解放前的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人可视为其第一代传人;五、六十年代活跃在港台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则可视为儒学第三期发展的第二代传人;七十年代末以来活跃在海外及港台的杜维明、余英时、刘述先等人可以说是当代新儒学思潮的第三代传人。其中的杜维明是最堪瞩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