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世界经济概论1997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复旦大学
199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 世界经济
考试科目: 世界经济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技术革命
2.M1和M2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4.再贴现率
5.关税同盟
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二、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长波理论的主要内容。(15分)
2.什么是“休克疗法”?简评“休克疗法”在波兰和俄罗斯的实践。(15分)
3.试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论述)。(15分)
4.试述影响战后国际借贷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25分)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
199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 世界经济
考试科目: 世界经济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技术革命: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通过这种变革,人类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生产面貌的日新月异。技术革命不能等同于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它既包括技术革命又包括科学革命。
2.M1和M2::指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划分的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