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2中国近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宋教仁案

【答案】宋教仁案是1913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在1913年初的国会选举上,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竟选,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宋教仁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2. 近卫声明

【答案】近卫声明是抗战时期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发表的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的三次声明。1938年1月16日,近卫发表声明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

,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对手”。11月3日,近卫发表第二次声明称国民政府如“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12月22日,近卫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所谓“中口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诱胁蒋接受条件。

3. 中山舰事件

1926【答案】中山舰事件是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制造的反共政治事件,又称三二○事件。

,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年3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

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到广州,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緬甸共同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6月,在周恩来和尼赫鲁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接着,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也强调这一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上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5. 北戴河会议

【答案】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商业工作、教育方针、加强民兵工

,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作等问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公社。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全国范围内很快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6.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

,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十

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7. 勘乱总动员

【答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在1947年7月4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

,并颁布了“总动员令”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7日,蒋介石发表了“勘乱建国”演说。

18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并在

,这就是国民党的“戮乱总动员”各地召开“数乱建国动员大会”。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人民团

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敏乱,并在各地召开勘乱建国动员大会。裁乱总动员的目的除了要动员国民党进行顽固斗争外,更重要的是要疯狂搜刮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残暴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要实行“总体战”。但种种措施并未挽救国民党的统治,总动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8.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9. 抗美援越

【答案】抗美援越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申张正义,援助越南抵抗美国的一场战争。1955年,美国破坏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势力进入南越,破坏了1956年普选,阻碍越南和平统一,大力武装吴庭艳集团,妄图使南越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反共前哨阵地。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处于严峻时期,中国坚决支持日内瓦协议在越南的实施,支持越南人民和平统一

1965年4月,国家的斗争。应越南要求,中越双方签订了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的有关协定。从1965

年10月至1968年3月,中国向越南派出地空导弹、高炮、扫雷等部队32万余人,同时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中国从政治上、道义上、军事上等多方面为越南的抗美救国提供了无私援助。

10.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

引起各界人十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口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二、论述题

11.论述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

【答案】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如下:

(1)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开始与列宁和苏俄政府进行函电来往,从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

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深切感到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2)1922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袭击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

,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希望建立联合战线。

(3)1922年8月,中共会议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间题。会议作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会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会见孙中山,向他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李大钊最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稍后,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先后加入国民党,着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宣(4)1923年1月,苏俄代表与孙中山在上海会谈。1月26日,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

言表明了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建立平等的中苏关系。这个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正式确立。

(5)中国共产党“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

12.分析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

【答案】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如下:

(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成长阶段,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够成熟。

02)1930年各大军阀混战,红军和根据地有很大发展,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和工作也有相当恢复。这种有利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重新点燃了党内的“左”思想。

(3)党内领导人对中国革命形势、性质、道路、政策等基本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分析和规定。1930年李立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使“左”倾错误第二次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立三路线”便是一种以冒险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

(4)共产国际的干预使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延续。1931年召开六届四中全会,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又开始统治中央。王明的冒险主义比立三路线更加“左”倾,形式也更加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