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共产主义

【答案】(1)共产主义是指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 人的自由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3. 主观辩证法

【答案】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同“客观辩证法”相对。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4.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

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6. 联系

【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简答题

7. 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三者的含义: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②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

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③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①联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时候,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区别

a. 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而同活劳动没有关系。因为成本价格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而价值是同工人的活劳动直接联系的。

b. 从量的方面看,各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大于,有的小于。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8.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哪些变化? 应如何认识?

【答案】(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新的变化。

①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③国家权力配置和行使法制化,法制建设得以加强。

④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化

20世纪后期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很多新的政治思潮,其共同特点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谋求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①民主社会主义:战后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和社会党倡导的思想体系。

民主社会主义奉行多元主义,不接受某种单一的理论指导。其显著特点是改良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通过和平方式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②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政策观点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主张。

a. 倡导自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