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绩效管理

【答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总的来说,政府绩效管理是由收集绩效信息、确定绩效目标、划分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改进绩效等流程构成的行为体系,它既包括对政府绩效创造过程的管理,也包括对政府绩效结果的评估; 既包括对公务员个人的考核,也包括对政府组织绩效的考核。绩效管理活动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是持续提高政府绩效、不断促进管理创新的动因。

2. 逻辑数据库

【答案】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把概念数据库演化为逻辑数据库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数据结构规范化原理与方法,将每个概念数据库分解成三范式的一组基本表,逻辑数据库就是这一组三范式基本表的统一体。逻辑数据库标准涉及各基本表的命名标识、主码、属性列表及基本表问的结构关系。

3. 行政立法体制

【答案】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和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4. 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答案】(1)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者自身完善和进步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表现在对行政者的规范、约束、教育、调节和激励等方面。

(2)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

所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

(3)行政立法要受行政道德的制约。

5. 行政道德

【答案】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6. 党内监督

【答案】党内监督是指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种监督机制。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可从广义上分为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两种类型。组织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纪律检查是指通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党内监督是构成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7. 简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1)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概念

首长负责制指的是最高决策权掌握在一人手中,由于行政领导是一种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活动,因此行政部门一般采取首长负责制的领导方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重规定性:①行政首长对于本单位、本部门乃至本层级的领导和决策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和最终的决策权; ②个人负责制建立在一定的民主讨论基础之上,它要受制于各种民主化的规则; ③首长负责制的运作是以分工负责的方式展开的。

(2)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确立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在1982年以前一直是委员会制。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随着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制定、实施,正式确立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行政首长的权责

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行政首长的层级越高,职位越高,职权越大,其影响力、覆盖面也越大,所担杠的责任越重。各行政首长共同的主要职权有:①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通过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②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③认真执行本级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决定。行政首长的责任主要包括四种:①公务员责任; ②行政责任; ③政治责任; ④领导责任。

(4)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首长”的范围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首长”包含两大类,即法定的“首长”和推定的“首长”。

①法定的“首长”。这是由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主要有: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

②推定的“首长”。这一类行政首长虽没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但其所在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或地方的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在其权限内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全国或区域遵照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5)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职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责任明确,权力集中,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 能保证指挥灵活,行动迅速; 能有效地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也易于保密。首长负责制是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可以减少矛盾和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8. 简述行政管理的兴起及其原因、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其学科特征。

【答案】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思想基础,有明礁的研究范围及对象,有独特的学科特征。

(1)兴起及其原因

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

a. 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顶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b. 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 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c. 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兴起的思想基础

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四种思想理论:

a.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它为行政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辩的研究方法。

b. 君主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行政经验、培训人员等方面为后来的行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