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临床答辩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包某,男,60岁,无业。2012年6月就诊。胁痛纳差1年余。患者于去年开始自觉饮食量少,食后胁痛腹胀,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此后间断到门诊取药治疗,目前胁腹刺痛,腹大胀满,脉络怒张,纳差食少,食后腹胀明显,重时不能平卧,大便色黑。有乙肝病史多年。入院体检:T36.9℃,P80次/分,R22次/分,BP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面色黧黑,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e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一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张某,男,75岁,退休工人。2012年9月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而来诊。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消瘦。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胃镜:胃窦部黏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底粗糙。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大便潜血(+),血Hb96g/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段某,男,45岁,干部。因呕血3小时到急诊就诊。患者近1周来工作劳累,睡眠不规矩,自觉胃部不适。就诊当天中午,饮白酒约半斤后,自觉胃部灼热疼痛,喝了很多冰柠檬水,突觉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出紫暗鲜血,量约200ml。查体:T36.2℃,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胃镜见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张某,女,40岁,公司职员。2012年6月就诊。3天前因生气2天未进食,后与朋友一起暴饮暴食,同时大量饮酒。约1小时后突然上腹部疼痛难耐,饱胀难忍,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1次,呕吐出胃内容物,吐后反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66%。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渗出病变。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王某,女,17岁,学生。2006年7月就诊。病人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慌症状,同时伴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在医院经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后被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好转,但每当劳累均会发生心慌气短症状,近1周因劳累复发,症状较以前明显严重。心悸胸闷,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咽干,时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4次/分,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约每分钟4~6次。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无苔,脉促。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部刺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患者平素精神紧张,肝气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胃络不通,不通则痛,瘀血阻络,则胃痛状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瘀血属于阴邪,夜亦属阴,故偶有夜间痛醒。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底络脉迂曲怒张,脉涩均属胃络瘀阻之症。四诊合参,患者证属血络瘀阻证,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西医诊断依据:病史分析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依据。根据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与节律性上腹痛等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依赖内镜经检查和X线钡剂检查。内镜可确定溃疡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和分期,结合病理活检可确定有无恶性溃疡。X线检查发现龛影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胃液分析有助于诊断。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