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900经济学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蛛网模型
【答案】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求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占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假定商品的本期产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 t-1,即供给函数为,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
2. 规模报酬递减
【答案】把生产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扩大相同的比例,所增加的产品产量比例或是大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小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等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增,等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小变,小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便是规模报酬递减。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3. 预算约束线
【答案】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
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 1和P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式为:
P 1X 1+P2X 2=I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由该预算式作出的预算约束线为下图中的线段AB 。
预算约束线
图中,预算线的横截距OB 和纵截距OA 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预算线AB 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 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 预算线AB 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 上的任意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二、计算题
4. 某公司用两个上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
厂生产的产量,Q 2表不第二个工厂生产的产量。
求:当公司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公司生产成本最小的两工厂的产量组合。
【答案】此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求解。
(1)第一种方法:
当一个厂商用两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他必须使得两个工厂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即MC 1=MC2,才能实现成本最小的产量组合。
根据题意,第一个工厂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
第二个工厂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
:
得:4Q 1-Q 2=2Q 2-Q 1,解得:Q 1=0.6Q2。
又因为Q=:Q 1+Q2=40,于是将Q 1=0.6Q2代入可求得Q 2=25,进而有Q 1=15。
(2)第二种方法:运用拉格朗日法来求解。
**,其中Q 1表示第一个上, 于是,根据MC 1=MC2原则,
由前两个式子可得:4Q 1-Q 2=2Q 2-Q 1,解得Q 1=0.6Q2 。将Q 1=0.6Q2代入第三个式子,
*,解得:,进而得Q 1=15。 得:
5. 在一个实行支配型价格领导的寡头垄断行业中,行业的需求函数,其中P 是支配
。支配厂厂商制定的能被其他厂商接受的产品价格,Q 是总需求量,其他厂商的总供给量
商的边际成本是
为多少? 在这一价格上,整个行业的产量将是多少?
【答案】由于行业需求函数,其他厂商的总供给量
,由此得到
根据需求函数可得支配厂商的边际收益
因此支配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
将Q 2=2代入支配厂商的需求函数
价格,其他厂商的供给量
,
代入可得,而,Q2是该厂的产量。若该厂商想达到利润最大,应生产多少? 产品价格应因此
,
。这是支配厂商的需求函数。 。已知支配厂商的边际成本为,
求解得到均衡产量,得到均衡价格P=5.96。这是支配厂商制定的
三、问答题
6. 请用次品市场上的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答案】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旧车市场。在旧车市场,买主对于旧车质量不了解,而卖主却对自己出售的旧车质量很清楚,这种掌握信息的不对等就是信息不对称。 假设在旧车市场中随机挑选一辆车,挑选的车是优质车或是劣质车的概率相同,优质车的平均价格为4万元/辆,劣质车的平均价格为2万元/辆。如果信息是完全的,所有的旧车都会以正确的价格出售。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甄别一辆车的优劣,
因此意愿支付的价格是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优质车车主将不愿意出售,从而退出市场,市场将
只有劣质车被出售。而劣质车也是质量不一的,比如说分为稍好一些的车和非常破烂的车,前者可以卖万元/辆,后者只能卖万元/辆。这时,信息不对称同样会导致稍好一些的车的车主逐渐退出市场,从而市场上最终只剩下最劣质的车。这就是不对称信息市场上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种情形就是由不对称信息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问题也说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劣质车的车主会对优质车的车主产生负的外部性。
7. 在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用相关模型解释其原因。
【答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寡头市场的价格相当稳定,即价格呈刚性。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提出了寡头市场的斯威齐模型,解释了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现象。 斯威齐模型的假定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