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813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一)通讯原文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一一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 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 ”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他靠种田和黑白铁活等诚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把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他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品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捐100元以上的就有14人。

捐赠接收办公室儿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祖

国的亲人遭了灾,我们大家都来伸出援助之手。

(二)改写后的消息

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

最近,洪涝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纷纷捐款,献上对灾民的爱心。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23日止已接收到各界群众的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

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家境不富裕。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捐赠接收办公室几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正如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说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

(三)改写理由

原通讯报道的事实并没有多少详细、完整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并不具备详细、深入、完整等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全篇几乎都是雷同素材的堆砌,结构虽然完整,但内容空泛。通讯标题《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反而掩盖了有价值的信息。

(1)改写成消息后,首先通过标题《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能够传达一条有效信息;

(2)在消息主体内容的取舍上,可以选取如日本专家捐款、残疾人一家捐粮这样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3)在消息的结尾,引用捐款小姑娘的话点明报道的主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文章如此运用采访素材,主次有序、层次分明、主题明确,能够取得比通讯更好的传播效果。

2.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体现时效性?

【答案】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属性之一。在新闻写作中讲求实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新鲜

①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把它传播出去的时间两者之差越小越好,越小新闻就越新鲜,越新鲜也就越受读者欢迎。

②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新闻报道要学会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最新鲜的那一点。同时还要学会开门见山地从“新

闻眼”切入,提纲掣领地面对整个新闻事实。

③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2)快速

记者要学会快速写作。为了使自己写得快,记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①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②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在采访与记录的过程中,心中即开始酝酿、起草稿件。

③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④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随时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拼接与组装。

⑤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如果把“口述”记录下来,不需要更多的加工就可以发表,就是新闻成品,这意味着你基本过关了。经过这样“出口成章”的训练,写作的速度会显著提高。

(3)简短

把新闻报道一一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写得简短些、精粹些,对提高时效性有重大的意义。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要做到新闻报道简短应注意:

①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②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忌总结式的报道,切忌漫无边际的全景式的报道,切忌一、二、三、四、五罗列的排浪式报道。

③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④挤掉水分,只讲事实。新闻写作只能采用“浓缩法”,不要用“稀释法”。“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新闻报道作品的最佳境界。“写作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谁能在删改中战胜自己,谁就会成功。”

3. 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

【答案】写得生动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想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就必须: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具体包括:

①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千瘪。

②新闻报道对于传播对象,即广泛的不特定的读者群来说,最容易让他们认同的莫过于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关心。因此,新闻报道里有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行为、表情,尤其是有对他们的感情与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