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26水处理工程与环境化学之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多选)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递减率是指(
A. B. C.
D.
【答案】A ; C
【解析】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这可由垂直递减率
式表示:
不稳定:的变化情况来判断。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为大气垂直递减率,通常用下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表明大气是稳定的;大气是大气处于平衡状态。),若( 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两者有关。)表明大气是稳定的。
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表示)有关。若
2.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答案】D )。
【解析】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按形成过程可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种。近地面层的逆温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等;自由大气的逆温有乱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当白天地面受H 照而升温时,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随之而升高,夜晚地面由于向外辐射而冷却,便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3. 酸雨是指
A.
B.
C.
D.
【答案】C (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解析】酸雨是指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
“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两种过程共同称为酸沉降。
4. 在一封闭的碳酸体系中加入重碳酸盐,其中(
A.
总碱度
B.
C. 酚酞碱度
D. 苛性碱度
【答案】C
【解析】各类碱度的表达式为:)不发生变化。
封闭体系中,
发生变化。与大气不进行交换,因而碳酸化合态总量不变,根据表达式,酚酞碱度不二、填空题
5. 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包括_____和_____。【答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
【解析】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着两种主要机理: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包括水生生物脂肪以及植物有机质等)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6. 导致臭氧层耗损的典型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了平流层,在平流
层形成了:
和等活性基团,从而加速了臭氧的消除过程,
破坏了臭氧层的稳定状态。这些活性基团在加速臭氧层破坏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7. 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协同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
【解析】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
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和;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
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独立作用,是指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8. 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一溶解_____、_____、_____、胶体形成、吸附一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答案】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解析】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准金属等污染物,一旦进入水环境,均不能被生物降解,主要通过沉淀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一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在环境中,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
三、简答题
9. 电动力学修复的联用技术有哪些?
【答案】电动力学修复只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从土壤迁移到电极溶液,要将污染物彻底去除,可与其他修复技术联用。如化学技术(离子交换树脂、化学沉淀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染修复效率。电动力学修复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提高土壤微生物的降解活性;也可以将污染物质迁移至植物根部,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等。
(1)电动力学一离子交换的联用技术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并用,可使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彻底去除。重金属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电极室中,然后将富含重金属电极室溶液抽提到地面进入离子交换系统,发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