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705社会学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差序格局(费孝通)

【答案】差序格局是费孝通用来描述中国人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不社会关系的亲疏。”

2. 泰罗制

【答案】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丁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3.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4.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5. 内群体

【答案】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 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休的感情。

6.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7.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

【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不,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日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日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8.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社会运动? 从历史上看,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这一趋势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1)社会运动的含义

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2)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

从历史上看,尽管传统社会中也有社会运动,但总体而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运动的发生要频繁得多,社会运动的总量要多得多,单个社会运动的规模、组织化水平和持续时一间,也是传统社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人类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运动的“繁荣”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组织化和一体化。不同于以往的隔离与零散状态,组织化的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它超出时空,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使得社会运动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更能达到社会运动的初衷。

(3)社会运动发展趋势的成因

社会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繁荣,与现代化所造成的社会新趋势有关。比起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现代化社会的上述趋势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组织化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社会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其次是人们的团结意识的增强,为了实现自我目的,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社会运动中。然后,之前分散各自为战的社会运动相继失败或者没有实现目标的教训。第四,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社会群体。以组织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影响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①整个社会结构和过程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同时意味着社会问题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也意味着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不是社会系统的一两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涉及多个组织、多种利益的系统性问题。现代化导致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有更好的组织性和整体性,这同时意味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形成和损害也更有组织性和整体性,从而要求解决方式更有组织性和整体性。而社会运动,就是具有组织性和整体性的解决方式之一。

②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也使社会运动的动员更加容易。

现代社会为促进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而缔造的基础设施,可以为社会运动的动员提供方便。通讯交通技术的改善,沟通方式的发展等。现代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还培养了人们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技能,让人们服务于大局,从集体的目标出发来实现自我价值。

③理性主义精神的觉醒,使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改变社会发展的轨迹,而不必等待救世主的降临。摆脱统治阶级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10.作为社区研究方法之一的“民族志方法”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民族志方法”的优点

,“民族志方法”强调研究者长期参与到一个特定的小地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主客互动获得

对一种文化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解释。从宏观层面讲,它重在对文化和社会形态的考察。人类学家们注重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因为不同社区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是有不少差异的,进行比较,尤其是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比较,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民族志力法”的局限性

“民族志方法”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受制十研究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从旁的短期直接观察有时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理解研究课题。

11.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1)成员有限

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正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