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6会计学之财务会计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的适用于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的后续计量。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予变更,只有在追加或收回投资时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借记“应收股利”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如果收到的股利为股票股利,则只调整持股数量,降低每股成本,不作账务处理。
2.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与可供出售债权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方法有何不同?
【答案】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因此在会计期末,应当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本会计期内公允价值的变动。当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高于其公允价值时,该差额应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当公允价值上升时,应依次恢复原冲减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其余部分再计入资本公积。当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而转出时,与其相应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净变动额也应一并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
需要说明的是,属于债权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仍应采用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的方法加以确定,即原则上采用摊余成本法确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 以公允价值对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差额为累计应确定的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累计应确认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与已确认的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的差额,作为当期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的调整额。在这一点上,债券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变动的调整方法是不同的,具体如表所示:
表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与可供出售债权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方法比较
3. 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利息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利息调整是指初始入账价值(含初始直接费用)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与面值的差额,其代表了债券存续期间的利息总额(未折现的金额)的一部分,严格来说是全部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大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借差,为债券溢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
(2)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小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贷差,为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减去初始直接费用的差额。
如果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小于初始直接费用,则其差额也为利息调整借差。利息调整借差、贷差本质上均是债券投资成本的组成部分,借差是债券面值的增项,而贷差则是债券面值的减项。
4. 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有哪些特点?
【答案】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按照协议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基本相同,不是法律主体,负有无限责任,取得的收益由出资人(习惯上称之为合伙人)按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为了明确各合伙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伙契约,以契约形式规定企业收益的分配方法、合伙人出资额的转让方法以及企业的解散与清算的程序等。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各合伙人之间互为代理。一般来说,在合伙企业的业务范围内,任何一个合伙人所执行的业务,均视为所有合伙人共同执行的业务;
(2)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由于合伙人之间互为代理,因而作为合伙人,不论出资多少,均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有连带清偿责任。也就是说,在合伙企业清算时,其他合伙人应以个人则产代为偿还;
(3)财产共有。各合伙人可以以现金或其他财产向合伙企业投资入伙,但在投入以后,投人的财产即成为全体合伙人的共有财产,原合伙人不能再对其投入的财产提出要求权。该项财产如
果在将来变卖,变卖的损益也属于合伙人共有损益。
5.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答案】(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财务会计的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 ②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③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2)明确研究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6. 什么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这些要素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1)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是对财务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也可以称为财务报表要素。
(2)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综合收益。
(3)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会计等式来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
在会计期间开始和结束的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下列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特定的会计期间来看,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利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收入和费用概念采用的是狭义的口径,强调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如果采用广义的收入与费用概念,则有:广义收入-广义费用=利润。
7. 企业合并有哪些类型? 它们的主要区别? 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答案】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
(1)企业合并的类型
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
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类型划分不同,所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也不同。
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其中,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 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是指参与合并各力一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为最终控制力一所控制。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