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使用告示语进行宣传的历史悠久,堪称告示语使用大国。无论是在安宁平静的乡村还是在繁华喧闹的都市,告示语的身影随处可见。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告示语在动员民众方面始终占据着其他动员方式无可替代的位置。总的说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告示语都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汉语告示语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警示类告示语则是告示语中变化最快、反应最灵敏的一个小类。警示类告示语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程度。如今,警示类告示语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不再以单一、死板的面目示人,而是变得委婉幽默,更具有人性化。这些变化无不昭示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警示类告示语的正确使用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本文旨在运用语用学原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汉语警示类告示语的特点和规律,为撰写符合时代潮流、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警示类告示语提出一些建议。
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和意义,对本研究的范围作了界定,并对国内告示语研究现状做了一番梳理,然后对本文的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
第2章,介绍了汉语告示语的分类。本文的分类是根据语言学家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把告示语分为指示类告示语、呼告类告示语、警示类告示语及庆贺类告示语。警示类告示语属于指令类告示语,根据它的语言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次类:禁止类警示语和劝告教育类警示语。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劝告教育类警示语的运用比例要远远高于禁止类警示语。
第3章,从宏观角度出发,运用顺应理论分析了警示类告示语的语言选择。其语言选择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和协商性。警示语的语言选择要顺应不同的语境,即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话语构筑要素的选择上,劝告教育类警示语要比禁止类警示语更加复杂多变。在研究警示类告示语意义生成的动态性时,要着重考察时间维度、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等方面。越是能够引起听读者注意的警示类告示语,其意识突显性就越强。这类告示语的意识突显性主要体现在话语构筑要素的选择和过量信息使用这两方面。
第4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时下常见的汉语警示类告示语。具体使用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等语用策略。
第5章,分析了影响汉语警示类告示语语用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语境因素的忽视、语言要素使用不当、语用策略选择失误等。提出了一些建构警示类告示语的想法:警示类告示语的使用要有针对性人群,要充分考虑到语境因素,要符合语言规范。最后对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不足之处作了总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