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629中外音乐史及作品分析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尼采蒂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75部,代表作《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宠姬》《爱之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来》等。
2. 《鳟鱼》
【答案】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叙述了河中鳟鱼被渔夫用计捉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鳟鱼命运的同情,作曲家惟妙惟肖地以流畅的钢琴伴奏塑造了在水中悠然游动的鳍鱼形象。该曲主题后来被引入《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
3. 大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4. 《蝴蝶夫人》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作品,剧情大意为:驻日美国军官平克顿娶日本少女巧巧桑(蝴蝶夫人)为妻,三年后,平克顿携新婚美国妻子返日预领走蝴蝶夫人所生之子,蝴蝶夫人忍痛应允后引颈自刎。歌剧音乐在普契尼典型的意大利抒情风格中缀以日本旋律,充满异国情调,受到世人喜爱。
5.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二、简答题
6. 欣德米特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 , 1895~1963),美籍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中提琴家、音乐理论家和教师。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精通多种乐器; 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尝试各种手法进行
创作,其中最出众的是他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他本人也是德国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①第一阶段(1918~1923),晚期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音乐时期。同时也受到当时其他创作手法的影响,探索各种风格的创作,主要作品有第一至第四首《弦乐四重奏》、第一首《室内乐队曲》等。
②第二阶段(约1923~1933),新古典主义时期。受“返回到巴赫”运动的影响,并应和“法国六人团”的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E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乐队协奏曲》、第一至第七首《室内乐队曲》、歌剧《当天新闻》等。
③第三阶段(1934~1963),以新古典主义时期风格为主。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时期的作品有多重性,很难严格分类,但有一种明确的倾向表现在他音乐观念的转变期,他认为音乐应该消除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隔阂,要织体清晰,调性明确稳定,具有抒情性,这种风格反映出回归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倾向,以著名交响曲《画家马蒂斯》(由歌剧改编)和钢琴曲《调性游戏》为代表。
(3)艺术成就:
①作为作曲家:他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以交响曲《画家马蒂斯》为代表作品。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将巴赫甚至更古老的音乐特点融入现代手法进行创作; 他的音乐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巴罗克式的曲式、节奏和旋律,十分重视对位,不谐和、干涩的对位因素占重要地位。因此,也常常被称为“作曲家中的作曲家”。
②作为理论家:他著有《作曲指南》和《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等著作,是20世纪作曲理论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在这些著作中,他结合德国传统的理论体系,创造了个性化的和声体系; 反对无调性,认为无调性理论是现代的谬误,违反了“类似地球引力那样的力量”,没有中心点; 他认为和弦可以由三度、四度、五度或其他音程构成,也可以是混合式的,但序进上必须有一个法规,使它成为一个调性的综合体,必须赋予调性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发展具有逻辑性,赋予它美感。
③作为演奏家:他多才多艺,一生从未间断过演奏实践; 他不仅是造诣很高的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也是钢琴、单簧管、小号、长笛、大提琴、低音捉琴等乐器的演奏能手。他组建的“阿玛尔一欣德米特弦乐四重奏”是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组合。
7. 中世纪意大利的方言歌由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意大利的世俗音乐主要体现在方言歌曲上,当时方言歌曲的发展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法国特罗巴多(troubadours )流浪艺人的影响,二是受本地传统舞蹈歌曲的影响。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巴拉塔(ballata ):13世纪在意大利流行的单声部舞蹈歌曲形式,14世纪发展成三声部复调歌曲形式。巴拉塔的歌词内容大多为爱情或道德方面; 二是劳达赞歌(lauda ):它近似于巴拉塔,但歌词内容多与宗教有关,音节式写作,流行于13世纪下半叶,是在教堂之外演唱的宗教歌曲。
8. 简述韦伯恩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韦伯恩(A.Webern , 1883~1945),奥地利作曲家,哲学博士,也是勋伯格的高足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浓缩为特征,最长的为十五分钟,最短的仅十五秒; 作晶编号共31项,有17首声乐作品和14首器乐作品,全部作品同场演出仅三小时左右。他的创作经历了从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到无调性、十二音技法的转变,并为整体序列音乐指明了方向。
(2)代表作品:
①器乐作品:《帕萨卡利亚》,《弦乐四重奏“6首小品”》《5首管弦乐小曲》《小提琴与钢琴的3首小曲》《交响曲》《9件乐器的协奏曲》《管弦乐变奏曲》等。
②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第一康塔塔》《第二康塔塔》等。
(3)艺术成就:
①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勋伯格、贝尔格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韦伯恩在十二音音乐中除了对音高加以组织外,还对时值、力度、节奏、织体、音色等要素作了相应安排,如《交响曲》等,这类作品为“整体序列”创作指明了方向。
②作品以一种高度浓缩、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著称,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有的只有几小节,如《5首管弦乐小曲》中的第四首只有6小节,演奏时间约19秒。这些作品体现了韦伯恩独特的风格,促进了新音乐的发展,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与贝尔格试图将20世纪的音乐创作拉回过去的做法不同,韦伯恩的创作更具先锋性,他将老师勋伯格的创作原则运用到极致,因此音乐语言也显得更抽象、主观。他的音乐语言特点为:旋律、和声零散,突出乐器音色的频繁变化,曲式结构短小。这种音乐语言在预示序列音乐的同时,还影响了点描音乐的形成,确立了音色音乐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