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11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18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27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37

一、名词解释

1. 扬州画派

【答案】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悍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2. 林风眠

【答案】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3. 松江派

【答案】松江派又名“华亭派”,是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派”、以沈士冲为代表的称“百间派”和以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他们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人,风格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4.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全书共分《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部分,全面系统地编订了关于建筑的设计、材料、施工等规范,图文并茂。它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己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 《列女仁智图》

【答案】《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现存为南宋人摹本。该画是依据汉代刘向的《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而作,描绘了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形象,如卫灵公夫人。此图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形式古朴,构图布局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6. 吴道子

【答案】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

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徐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 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尊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7. 谢赫“六法论”

【答案】“六法论”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8. “六齐”

【答案】“六齐”是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己经有所认识。

9.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1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的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二、论述题

11.综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发展状况。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社会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在思想上,却是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美术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1)出现有文字记载的专业画家和雕塑家,有画家所属的独立成幅的绘画作品问世

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的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雕塑家戴遴等都有值得记载的突出贡献。

被称作是“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尤其是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一方面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作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体现了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的美感特征。另外,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则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标准。

(2)绘画题材的多样化

人物、山水、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表现的绘画题材,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①人物画在继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②山水画作为一个独命的画种登上画坛,并且出现了有记载的山水画家。如宗炳、王微,以. 及影响较大的山水画理论,但没有山水画作品存留。

③虽然没有作品来证实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的独立,但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画作品及专工的画家存在,这说明花鸟画在当时还只处于孕育阶段。

(3)有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专著出现

①对绘画理论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首推顾恺之,顾恺之在其理论著作《论画》中明确提出了对绘画的要求,即在重视绘画技巧的同时,强调以形写神。

②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理论作品,如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画山水序》为第一篇山水画理论著作,提出“求真悟道”为山水画创作之目的,创作者要“写山水之神”。

③在《画山水序》中,宗炳阐述了山水画“畅神”的功能,一变儒家以成教化、存鉴戒为功能的比德传统,重新确立了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功能。

(4)佛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景象

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气势宏大,同时寺庙建筑、壁画彩塑、石雕像等亦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美术,呈现出早期特征:

①以人物塑造为例,受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秀骨清像”之美,同时人物的服装、相貌等方面,又具有西域特征;

②画面构图方面,如《鹿王本书图》,仍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自由而随意,尚未形成固定格式。

(5)民间美术活动兴盛

作为这一时期民间美术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孝子棺石刻画、宁涵石室画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人物动态及神情、背景处理、画面布局上以体现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