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叩响了人类社会的大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科技正引发着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处于社会基础地位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课题,即:“在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如何保持自己作为特殊文明形态的人文本性,不使过度世俗化而丧失自身”?因此培养人文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教育界,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要求,是新世纪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教学是关注人的教学”的教育价值观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能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发挥学科功能,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渗透,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从新课程体系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和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转变应试教育误区,发挥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和人文素质并重的学科功能。素质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和谐社会理论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依据,阐述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人文素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加强以工具技能性为基础,以思想道德性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引导中学生一代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针对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人文知识欠缺、人文教学方法运用不足、评价方式单一、教学中泛“政治化”思维突出等问题,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内容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要求,具体表现在:培养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真实的情感体验,树立珍爱生命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审美品质。只有实现这些内容的教学,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笔者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第一,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思想;谋求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实施人文综合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建构新课程评价机制,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人文素质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充实人文知识;要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转变育人理念,树立人文教学观;采用人文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升科学精神。第三,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育人人文环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要发挥各种途径的不同优势,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试图在理论上为新课程体系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施,发挥学科优势,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