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波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识记的效果?

【答案】识记是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识记。因此,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可以提高知识识记的效果。

(1)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并且结合所学材料的性质

识记总是识记一定的材料,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等属性影响识记效果。识记的材料数量要适当,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识记时结合材料的性质,如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 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 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因此,根据材料的性质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

(2)识记的目的性要明确,而且主动性要高

识记的效果不仅与材料特点有关,而且直接受识记时的目的性与主动性的制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有意识记,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提高其识记效果。

(3)增加对材料意义的理解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实验证明,对教材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但是,在学习材料中总有一些是无意义的或意义较少的,或暂时还不能理解其意义的,就需要运用机械识记。

(4)增强对材料加工的精细度

对输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是有效记忆各种材料的必要条件。信息加工的精细度不同,识记的效果也就不同。对材料的加工程度越深,记忆效果越好。因此,在识记时,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5)对所学材料进行合理组织

长久保持信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组块策略等多种形式。

(6)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

多种分析器同时参加活动是提高识记成效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充分证明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加强识记。因此识记时,要综合运用多重编码。

(7)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在头脑觉醒状态比较高的情况下识记,如清晨、上午进行识记知识。

(8)保持自信

如学生的信心对识记有很大影响。如果学生认为,所要识记的材料比较容易,而且相信自己能记住它,就会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识记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学生感到识记材料很困难,缺乏信心,就会影响到识记时的注意与思维以及必要的意志努力,自然很难有良好的识记效果。

2.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在每一阶段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操作技能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处于不同的技能学习阶段的个体,其操作表现的特征是不同的。针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这四个阶段。

(1)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过程

①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定向是指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②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的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操作技能最终表现为一系列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即只有实际地做出合法则的活动时,才能算是掌握了操作技能。通过模仿,把知转变为行,将头脑中各种认识与实际的肌肉动作联系起来。

③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但大部分的复杂的操作技能,不仅要准确地做出每一个操作动作,而且还应掌握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而这种动态联系在模仿阶段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④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一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2)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①操作定向阶段

a. 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1个重要的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即准确而清晰的定向映象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实际的操作活动,去做这样或那样的动作,注意或利用有关的信息。缺乏定向映象或受到错误的定向映象调控的操作活动经常是盲目尝试,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乎要求的操作活动方式。

b.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形成有关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即有哪些要素构成某一操作活动,各动作要素间的关系、顺序如何; 对活动方式的认识,即操作的轨迹、方向、幅度、力量、速度、频率、动作衔接等。

c. 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有关信息。该方面的定向映象包括对各种有关和无关的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学习者了解这些信息,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心理表征,即起到定向作用的心理映象。

②操作的模仿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使之更完善、巩固、充实,有助于定向映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它在操作技能形成中调节、控制动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控制机制。通过模仿,个体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体验,有利于准确的动觉体验的产生。

③操作的整合

在整合阶段,个体对动作的有效控制也逐步增强。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要求将部分动作进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动作结构。

④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的熟练为基础的。

3.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之间有何异同?

【答案】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是早期的学习理论,三者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尤其差异:

(1)相同之处

①这三个学习理论都是早期的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都与人性观有关;

②对学习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

(2)不同之处

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基础不同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官能心理学是由沃尔夫在莱布尼茨的心灵单子论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自然展开说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