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818新闻事业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天变邸钞》

【答案】《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即“邸报”)上转录下来。“天变”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发生的一次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波及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天变”这一提法,始见于明熹宗就此事件发的一则“上谕”,后来被广泛沿用,并把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称为《天变邸钞》。因年代久远,《天变邸钞》的原件己经无存,抄件因作为附录收入明人文集,才间接地被保存下来。《天变邸钞》关于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涉及方面很广,是抄报人采访了现场和众多受害者后自己编写的,从这一点看,它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较大,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2. 徐彬彬

【答案】徐彬彬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他在政治上认同改良,与立宪派、共和党关系密切。1916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徐彬彬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另外,他对京剧颇有研究,所撰剧评多有创见。30年代起,徐彬彬长期担任天津《大公报》副刊主编,在《凌霄随笔》、《凌霄汉阁笔记》等栏目连载文史短文,介绍我国文物、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如数家珍。

3. 《光明口报》

【答案】《光明日报》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49年6月16日创刊于北平,为对开4版综合性报纸。首任社长、编辑分别是章伯钧、胡愈之。1953年1月改组成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主办的报纸。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传播国内外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文教界、统一战线方面的动态、成绩和经验。以多种学术专刊见长。《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专刊,为繁荣学术提供了重要园地。

4. 美国便士报运动

【答案】美国便士报运动,是指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一场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的运动。从此,价格低廉、

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卜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5. 双办方针

【答案】“双办”方针是指“全党办报’夕、“群众办报”的方针。1942年4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改版的基本内容,就是把少数人办报的方针转变为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方针。从此,“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成为各根据地党报的办报原则并指导着新闻传播实践。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全面总结了新闻工作实践的经验,用更明确的语言对这一原则作了表述。他说:“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样,“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进」步成为我们办报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6. 信息娱乐

【答案】信息娱乐在我国通常称为新闻娱乐化。信息娱乐指的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 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7. 徐宝磺

【答案】徐宝磺是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1912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北京《晨报》编辑。1918年,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被推选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他所著的《新闻学》一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著作,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中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8. 《强学报》

【答案】《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8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该报由徐勤、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

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该刊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强学报》还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该报的出版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慌,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后,上海强学会也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解散,《强学报》只出版了3期就夭折了。

9.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C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单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1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10.北京电视台

【答案】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它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我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加入世界电视发展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1.申时电讯社

【答案】申时电讯社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通讯社之一,发起于1925年,正式成立于1928年。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的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了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12.《香港船头货价纸》

【答案】((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11月3日由开刺报馆创办,周三刊,实为英文《开刺报》的中文版。该报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该报后改名《香港中外新报》,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发行对象扩大为一般市民。1872年5月4日后,该报每日另出《行情纸》,为读者提供市场信息。1873年,《香港中外新报》改版为日报,之后又脱离《仔刺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出至1919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