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汉语俗语是汉语语汇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生活中广泛流传,结构稳定精炼,表达生动形象,内涵丰富通俗,极具表现力和口语性的语言单位。它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载体和口语表达艺术的典范,是对外汉语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素材。
无论是对汉语的学习者还是对汉语教师来说,汉语俗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语言学界对于俗语本体研究的不完善,以及大方向下对汉语语汇教学的忽视,对外汉语俗语教学在课程设置、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辞典编纂、理论成果及论文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作为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的教材和教学实践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本论文借鉴了前人关于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在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先明确了本论文所研究的汉语俗语的本体概念、性质和范围,然后主要从俗语在教材中编排情况的考察分析及具体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俗语教学进行了探究。其中主要调查分析了中高级口语教材和专门的俗语类教材中的俗语编排情况,对其编排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分别对汉语俗语本体研究概况和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本体研究部分追溯了“俗语”这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发展历程,并且总结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于俗语是否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以及俗语的具体范围等问题仍未形成统一观点;教学研究综述部分分别从课程设置、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辞典编纂、理论研究等方面指出了对外汉语俗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俗语的本体研究部分,首先分别对与俗语相关的熟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惯用语、格言等语类的概念、范围、分类以及与俗语的关系进行了一一明确。最终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俗语”进行了重新定义,确定本论文所研究的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狭义俗语”和“歇后语”这四种语类。还对俗语的特性、作用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第三章、教材调查研究部分,分别对中高级汉语口语教材和专门的俗语教材中的俗语选编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并针对两种类型的教材分别提出了一些选编建议,还通过两类教材的对比总结出教材中俗语选编的标准。
第四章、教学讨论部分,通过前文的总结分析,借鉴前人的教学成果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分别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偏误处理、教学重难点把握、跨文化交际意识等问题。选用实用型、共鸣型、雅俗型和避讳型俗语作为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拓展教学、随机教学、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
结语部分对前文作了简单总结,并且从专门的俗语教材编写、专门的俗语辞典编纂、俗语选修课的开设、汉语俗语文化专题讲座的举办、俗语语料库的建设和俗语教学大纲的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