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诗赋考试始于( )

A. 西汉

B. 魏晋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D

2.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

A. 《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 《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 《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 《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杳了对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的重要举措的掌握程度。近代,帝国主义通过教会学校对华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加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是拯救中国的手段,所以,对中国的教育主权不断的重视。起因于教会学校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许多学生退学表示抗议,得到很多人支持。运动不断扩大。其中,中华教育社与1924年7月召开的年会上讨论了余家菊提议的《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同一年10月召开的年会上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取缔外国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两个议案。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

3.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答案】B

4.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5.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核心课程

C. 相关课程

D. 融合课程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就是考查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活动课程就是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传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活动课程的关键词是:活动教学,亲身经验,主动活动。核心课程主要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相关课程,就是说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课程不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把他们综合在一门课程当中的课程。融合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互相融合的,打破学科间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的课程的知识融合合并在一起的课程。

6.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的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

7. 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A. 《学制令》

B. 《大学令》

C. 《产业教育振兴法》

D. 《教育基本法》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 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8.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9. (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A. 太学

B. 鸿都门学

C. 四姓小侯学

D. 蒙学

【答案】B

10.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

A. 武功之学

B. 生产劳动教育

C. 礼乐教育

D. 书术教育

【答案】A

11.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