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A. 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 设立京师大学堂

D. 院改学堂

【答案】B

2.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3. ( )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摇篮”。

A. 天津水师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浙江船政学堂

D. 福建船政学堂

【答案】D

4.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日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日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考查。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课程评价观强调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可判断教学效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一定的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又叫做CIPP 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旨在提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5. 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的等级主要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对教育文献的理解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什么特点? ( )

A. 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D. 辨证统一

【答案】C

7.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严复

【答案】A

8. 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我国教育方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次在教育法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5《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教育,三级办学等。1993《改革发展纲要》,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

9.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

A. 更具客观性

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 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答案】C

【解析】相对于访谈调查来说,问卷调查具有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结论比较客观,所收集到的资料便于编码和统计处理等优点。相对于。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重复解释,使被调查者了解问题的实质,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10.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其目的地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