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

A.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答案】C

【解析】“大学者,非谓有大楼指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出自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是儒家对大学的教育目的的梅贻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出自《复旦校和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歌》。大学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这是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

2. 什么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太学的成立?

A. 五经博士

B. 视学制度

C. 博士弟子制

D. 察举制

【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 )。

A.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 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答案】A

【解析】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的”人道德发展,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得到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发展——这是全面发展的度方面的规定:统一发展,统一于个体和劳动过程。

4.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教育部所采取的? ( )

A. 废除教会学校,将教会势力驱逐出中国

B. 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元年教育宗旨的精神

C. 开放女子教育,教育普及有一定发展

D. 白话取代文言,改革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答案】A

5. 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其目的地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C

6. 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日标

D. 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 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 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

7.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 改革普通教育

B. 发展师范教育

C. 扩大高等教育

D. 推进社会教育

【答案】A

【解析】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扑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队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主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指的就是普通教育。

8. 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

A. 理学书院

B. 实学书院

C. 制艺书院

D. 考据书院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颜元教育思想的掌握和对漳南书院的掌握。颜元和黄宗羲是在程朱理学之后,对程朱理学进行批判的教育家。对他的思想有了解,就肯定可以立刻排除A}颜元主张教育要培养实用的人才,而且他的书院分为六斋,分别是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其中,理学斋和帖括斋学习程朱理学和八股文,其他四斋都是属于实学的内容,而且即使学习程朱理学和八股文也是作为反面来学习的,所以,整个书院的性质就是实学书院。

9. 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

A. 个体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答案】A

【解析】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②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10.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