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有什么特点?

【答案】(1)心智技能的含义

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活动是指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2)心智技能的特点

①心智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②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和外部言语活动,它具有对象的观念性、过程的内潜性和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③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一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

④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区别于本能。它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通过动作经验的内化而形成的。

2.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

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 分析社会规范信奉区别于依从与认同的本质特点。

【答案】规范的信奉是规范的一种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规范的信奉性接受或信奉性遵从,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社会规范信奉的区别于依从与认同的本质特点如下:

(1)信奉行为的高度自觉性,表现在这种行为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而且同主体的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即价值体系相一致,因而是高度自觉的。

(2)信奉行为的高度主动性,由于信奉行为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及内在奖励(自我满足)所引起,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内在的”,不受外力制约,不受外因暗示,这种行为完全是一种“自主式行为”,具有高度的主动性。

(3)信奉行为的坚定性,由于信奉行为与主体的价值体系相联,其动机具有深远性,因而这种行为不仅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行为的稳定性表现于行为不因威胁或利诱而动摇苟且。

4.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教学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它是由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作为传递对象的经验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处的地位是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主要是传授经验。学生所处的地位是经验欲得者和接受者,其职能主要是接受经验。根据对教育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的根本特点是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和建构本性,而由此还派生出了一些特点。

①根本特点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信息,形成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学生学习的接受一构建本性是由教育系统的本性决定的,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接受一构建本性,必将导致否定教育,也将阻碍教育的发展。

②派生特点

学生学习的间接性,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 学生学习的定向性,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意义性,这表现在学习方式的意义性和学习内容的意义性两方面。学生要真正地接受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必须以有意义方式来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的言语性,在经验传递系统中,传递经验的主要媒体是言语信号,这使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也能够超越狭隘的具体事物的限制,去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

5.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培训重点,同时还要分阶段练习。

(1)强调心智技能培训重点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一种心智技能,往往是许多心智动作构成的。如果构成这一心智技能的某些动作成分,主体在其他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己经形成,则这些动作成分就可以在心智水平上直接迁移,而不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如果在某种心智技能中,有些动作成分是主体己掌握的,有些是未曾掌握的,那就必须针对那些新的动作成分进行分段练习,同时在培训工作中还必须注意做好新旧动作问的组合关系的指导。

(2)分阶段进行练习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在培养工作方面,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的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另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也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6.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答案】(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

,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