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学成绩是等比数据,对其进行参数检验。

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将误差减至最小。因为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影响实验的意外事件和干扰因素,致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被试的中途退出、各种实验者效应(如期望效应)、被试效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举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实验,如果是班主任作为主试,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进行统一培训,评分要客观,而且班主任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

2. 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1)活动模式

加里培林等的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模式由于概括性、完备性与独立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向类型,它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具体的、不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条件的了解是不完全的、具体的,主要是通过本人的尝试而获得的。研究表明,在这种定向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过程进行得很缓慢,并有大量错误,而且难以迁移。完成活动的条件稍有变化,则此活动力式的再现就很困难。

②具体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学生对于获得条件的了解是完全的、具体的,但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是教师给以现成的。在这种类型的定向基础卜的活动形成较快,而且可以

没有错误,但活动方式的迁移有很大的限制,局限于完成动作的类似条件。

③概括的、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的了解是完全的、概括的,而且这种活动的概括方面,是学生独立提出的,不是给以现成的。在这种定向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不仅速度快,可以没有错误,而且活动方式的稳定性强,迁移范围广。

④概括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给学生提供概括形式的活动方式,即这种活动方式不仅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而且适用于整个一类情况。这种活动方式的体系是完备的、充分的,能够正确地完成有关这一类课题的所有情况下的活动。可是,这种定向基础是以现成的形式给子的,不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提出来的。

在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三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四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技能的适用范围和灵活应用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三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佳,第一种类型次之,第二、三种类型最差。

(2)知识基础

知识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的一种定向映象,丰富、准确的定向映象直接影响着技能的形成过程。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也反映了知识对技能产生的影响。大量的实验与经验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发现,专家在知识的数量与知识的组织方面都与新手不同。丰富的、组织良好的知识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保证了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促进各种技能的整合,这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3)教学方法

①在某一时期内,只教授几种策略或技能,并保证成功。很少有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的策略与技能可以迅速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②在教授策略、技能的同时,也要教授元认知的有关内容,即告知学习者何时、何处、为何应用该策略和技能,同时要求对策略和技能的应用进行检查、监控;

③维持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而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因此,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策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与使用;

④提倡结合具体的学习课程进行教学。例如,结合中文课程,教授学生阅读和写作策略; 结合数学课程,教授学生推理策略;

⑤结合历史、外语等课程,教授学生编码和组织策略等; ⑥注重策略、技能与知识问的交互作用。脱离知识的技能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

⑦无论是直接教学还是交互教学抑或其他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教师将策略和技能模式化、程序化,教师可以通过“大声思维”将使用策略和技能的过程外化出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线索、辅助手段,如记录策略的步骤和执行方式等内容的卡片。同时,要求学生整合多种策略,以解决更复杂的任务;

⑧策略、技能的教学是长期的、细致的,应始终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创造应用策略与技能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掌握、概括并迁移所学的技能与策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应用习得的技能与策略,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元认知迁移习得的技能与策略。

3. 什么是难度和区分度? 如何计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1)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

①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

②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因此项目效度越高,其区分度越人,鉴别力越强。但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也有所区别。

(2)难度与区分度的计算

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有所不同。

①难度的计算

a. 是非题:当只有正确或错误两种答案时,可以用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代表难度

度; N :受测总人数; R :通过该题的人数]; 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

答对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b. 选择题:在K 个选项中(K>2)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则其难度可以在该项目的通过率P 的基础上进行矫正,计算公式为[CP:矫正后的难度:P :未矫正的难度; K :选项的数量]。因为对单

[M:全体考生某题的平均得分; W :某题

[M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选题学生可能随机猜测,用此公式则能排除这种影响。 c. 论文型题目:

用某题的平均分数为依据计算难度规定的最高得分]; 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

总人数的27%; H :该题最高得分; L :该题最低得分]。

②区分度的计算

a. 客观性题目:简便计算公式是:[D:区分度; P H :高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总人数百分比; P L :低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总人数百分比]。

b. 论文性题目:可以用计算,[D:区分度; M 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全体[P:难[P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答对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P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M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N :所有考生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M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N :所有考生总人数的27%; H :该题最高得分; L :该题最低得分]。

4. 什么是技能? 技能区别于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