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每个学期,高中学生都要掌握几百个新单词。面对这么多不熟悉的单词,学生们很想知道,他们怎样才能习得大量的新单词。教师们也很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会促进这么多单词的习得。语言学家们提出,广泛阅读能够促进偶发性的词汇学习。尽管读者的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新词汇,但在阅读中,他们能够得到并且学习新词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教学任务是否可以根据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来分类? 本学位论文的目的是研究高中学生在不同任务引发的涉入量状况下的词汇保留。Laufer 和 Hulstijn (2001) 提出了涉入量的假设。涉入量的假设的基本论点是,在处理这些单词中,不熟悉单词的保留要根据涉入程度而定。涉入程度越高,词汇保留程度越好。141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这次实验,实验目的在于考察偶发性获得的词汇保留是否是依据任务引发的涉入量大小。我们使用即测和后测方法来测量学生的短期和长期词汇保留。我们在三个学习任务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加填空,写作) 调查了12个不熟悉单词的保留情况。这三个任务具有涉入量的变化程度,即需要,查找和评估三因素的不同结合。我们比较了这三个任务词汇习得的有效性。因为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调查任务的有效性,完成任务时间被认为是任务固有的特性,所以不作为一个单独变量。 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了涉入量的假设:写作组的词汇保留比阅读和填空组的保留程度高;阅读和填空组的词汇保留比阅读理解组保留程度高。这三个任务中,写作组的词汇保留程度最高。写作任务的词汇保留得分是有显著意义地高于阅读理解任务。但是,写作任务的词汇保留得分尽管高于阅读和填空任务下词汇保留得分,但两个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写作任务的不正常的完成情况。在实验中,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低,我们的参加者用目标词造不出句子,写作任务被更改为抄写任务。而抄写任务的涉入量确实低于写作任务,这些结果依据任务引发涉入量的理论讨论。 根据我们的结果,我们把Laufer 和Hulstijn的涉入量的比例更改为一个新的比例:阅读理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