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案】(1)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资产阶级新闻实践的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新闻从业人员履行新闻职守的行为准则。

把这些道德守则条目作一归纳,主要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

①新闻自由。如《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新闻准则》第二条规定:“要把新闻自由作为人类的一种极端重要的权利来加以捍卫。”

②社会责任。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的律条摆在十分显目的位置。在这些职业道德准则中,社会责任是围绕着两个主题进行表述的,一是尊重公众的“知晓权”,二是不能滥用新闻自由。

③真实准确。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许多国家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把报道真实新闻作新闻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④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成为公众的代表。在报道新闻时,不掺杂个人的感J 清偏爱,不发表有偏见的言论。

⑤廉洁诚实。为保证新闻工作者履行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的职责,行使新闻自由传播的权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时,把廉洁诚实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来看待。

⑥遵守法制。这主要是规定记者要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报纸为吸引读者,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热心报告某些人的私生活,这样常常引起纠纷。所以,保护私人秘密,不损害不应损害的人的声誉就成了新闻道德中的内容之一。

⑦作风正派。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刊、广播、电视黄色、暴力等不利于公众的新闻泛滥。新闻职业道德守则提倡记者应具备高尚的情趣,避免和反对低级趣味的报道。

⑧保护消息源。记者从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人士得来的消息后,要保守信用和秘密,这是记者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⑨更正与答辩。报纸刊登虚假的消息,要及时更正,将错就错是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刊登批评意见,要允许被批评的人答辩,而且要给予同样的地位和条件,否则将被认为是不公正的。

(2)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

①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西力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围绕着“自由”和“责任”,即由“权

利”和“义务”这两大主题而制定。

②从新闻实践的俑度来看,西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报纸的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黄色新闻泛滥、竞争和垄断日渐加速的背景下产生。

③西方新闻职业道德,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后,资本主义的商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具体表现。

④西方新闻职业道德是资产阶级价值观,“人权”理论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

⑤西方新闻事业本质上的谋利性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反映在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上。表现为概念含糊、抽象、自相矛盾、不容易操守。

③新闻事业有其内部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共同的,既存在于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中,也存在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中。西方的新闻道德规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新闻规律的认识。

2. 为什么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答案】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必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新闻业相对也比较落后,目前全世界尚有50个国家或地区没有日报,绝大多数是经济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这说明,世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因是: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日益迫切,从而大大刺激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

(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受众群越来越大。

(3)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传媒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4)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加速运用到新闻事业中来,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当我们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时,必须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去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那只能是一种空想。

3. 简述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体制的基本内涵。

【答案】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体制的基本内涵是:

(1)新闻媒体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一般都属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更不容许敌对分子办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始终是它的第一个追求目标。

(3)“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新闻媒体主要领导的任命权、重

大问题的决策权、重要资源的配置权、重大报道的终审权都由党的领导机关掌控。

4. 判断:新闻失实都是故意失实造成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新闻失实按性质分,有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因此,并非所有的新闻失实都是故意失实造成的。

(1)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失实。

(2)故意性失实是指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5. 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答案】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包括以下六刊一报:

(1)主编《生活》周刊

10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生活》周刊初期只印1000多份,大多数是分赠职教社社员。

②邹韬奋接任主编后新辟《信箱》专栏,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后又开辟《小言论》专栏,1928年发行量达4万份。1932年1月,他宣布《生活》周刊“最近己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

③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生活》周刊出了两期“紧急号外”。1月30日,又出版“临时紧急特刊”,发表《痛告全国同胞书》。1933年12月,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生活》周刊。

④从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邹韬奋游历和考察了意大利、英国、瑞十、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上发表,后汇集成《萍踪寄语》。

(2)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

01935年11月,《大众生活》在上海创刊,邹韬奋在创刊号上发表《我们的灯塔》一文,提出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三大目标。

②北平传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他不仅在刊物上立即支持学生的正义运动,还寄了几千份《大众生活》给北平市学联。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41年5月在香港复刊,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

(3)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

1936年3月初,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6月7日,他主办的《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他在发刊词中宣布:“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

(4)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①邹韬奋流亡到香港后,又创办了《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