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803管理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2.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 棘轮效应
【答案】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
,即卜去容易下来难。 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
想的计划,它还取决十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题
4. 设卢卡斯供给曲线为
其中c=20000,y*, =4000。当价格水平P 为1.01,预期价格为1.00时,产量y 为4200,即高于潜在水平y*=4000。假设总需求曲线为
y=1101+1.288G+3.221M/P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己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的状态,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为600, 政府支出为750,则价格水平为多少?
(提示:如果不发生突然变动,则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不相同。)
(2)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62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了67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答案】(1)根据题意,近期内预期政策不变化,经济处于潜在产量水平,因此
4000=1101+1.288×750+3.221×600/P
得:P=1。
(2)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是美联储宣布的,因此
价格为:
4000=1101+1.288×750+3.221×620/P
1933=1997/P
得:P=1.033。
(3)美联储宣布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因此,这时P=1.033,但实际增加到670。因此,卢卡斯曲线为:
总需求为:
y=1101+1.288×750+3.221×670/P=2067+2158/P
令总需求等于总供给:2067+2158/P=20000P-16660,解得:P=1.04,y=4142。
(注:P=1.04是近似值,较精确的值是P=1.0401。按此值计,则y 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计算,就较为一致。)
,产量仍是y*=4000。这时的
5. 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其中,Y 、N 和K 分别为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 为全要素生产率。试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答案】(1)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
根据生产函数Y=AF(N , K},若劳动变动△N 资本变动△K ,技术变动△A ,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
式中,MP N 和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①可以整理为: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因此,表达MP N ×N 和MP k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
从而表达式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表达式
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资本份额,并记其为β。方程②可写为:
即: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根据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可以看出,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6.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 贸
,试计算:(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答案】(1)用S 代表储蓄,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 -C=4100-3800=300(亿元)。
S g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2)用I 代表投资,用S P 、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G=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本题中,S g =BS=-200(亿元)。
S g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亿元)。
(3)从GDP=C+I+G+(X-M )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7. 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上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则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是资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