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呈现在了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自此中西文化史的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这一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是文化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改革推广之后,在高中阶段,历史教材由五个出版社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大象出版社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各版本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只是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各版本对于“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分期的教学安排也有所不同。在“一标多本”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有效教学,以一种教材内容的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中教学的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除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之外,同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制定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关的、可操纵的教学设计;其次,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各版本教材的整合;第三就是加强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整体知识的认识,掌握不同时期的具体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上述措施的执行,要求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教学研究并制定相关教学策略。
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讨“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多样化教学,通过与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先师孔子》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综合中加深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对各时期儒家思想的表现做出简单阐述,讲述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具体表现及主要内容。通过设立不同类型历史的问题,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所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与高考命题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最终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