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第一章 導言 《易通釋》是乾嘉學者焦循對傳統經典《周易》進行詮釋的一部著作,全書貫穿和滲透了焦循運用六書中的假借理論來訓釋、考據《周易》文本的方法和實踐。本章首先簡要地論述了學界目前對焦循語言文字學理論和成就(主要是假借)的研究現狀:有關焦循易學、經學和小學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的假借問題篇幅非常有限,並不是針對焦循假借問題所做的專門性研究。其次闡述了論文的研究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 《易通釋》概述 首先對作者焦循進行介紹,包括其生平事略和學術成就。其次,對《易通釋》的成書和版本問題進行了簡介。最後是對《易通釋》全書內容和體例的介紹。
第三章 焦循的假借理論和實踐 本章分為兩部分:理論部分,先對前人的假借理論進行綜述,然後論述焦循的假借理論;實踐部分,則是按《易通釋》的卷冊順序對書中涉及到的假借字逐個進行分析和考證。
第四章 《易通释》假借的成就和不足 成就主要概括為三點:首先是焦循敢於提出新觀點;其次,《易通釋》之假借實踐是“因聲求義”的代表;第三,廣泛地吸收採納前人以及同時代人的觀點,而且大量地旁徵博引文獻資料。不足主要歸納為兩點:一是焦循對假借的界定並不清晰,在實踐中有意無意擴大了假借的範疇;二是許多假借用例缺乏文獻旁證,屬於焦循支持、完善其易學體系的牽強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