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1美术专业理论之美术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 原始人的石器制造与发展过程,对你理解美术起源有哪些启示?

【答案】启示如下:

(1)美术的起源一直是被称为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可谓是众说纷纭。大概有:模仿说、符号说、表现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图腾说、潜意识说、宗教说、性本能说等。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模仿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这四种。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找到了美术起源的某些因素,从一个方面对美术的起源作了说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也如此,美术的创作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没能从根本上阐明美术起源的动力、原因。

(2)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类型少,造型简陋粗糙,手法单一,呈现出石器制作的原始性。石器造型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3)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随着人们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在进一步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石器的制作日益精致。

(4)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石器造型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

(5)通过对打制石器发展过程的分析,发现原始人在造型技术和造型样式的认识是逐渐发展进步的。而这种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因此劳动不仅是猿进化到人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美术的起源过程中,劳动也必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讨论美术起源必然要考虑到劳动在人类进化及美术创造中的作用。

3. 简述雕塑艺术的特征。

【答案】(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此外,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限制。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然而,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来。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向外”辐射。简述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例如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会堂之类; 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气派,其规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4. 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

【答案】美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传播环节。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 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 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美术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

(1)“美术世界”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分别在“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相应贡献。

①首先是美术家,是他们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一一美术作品。

②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

③第三是美术理论家和美学家,他们通过具体的美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

④第四是美术史家。美术史家一方面是历史中美术作品的直接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是美术传统的保存者与阐释者。

⑤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美术编辑、美术老师、美术界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就是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等。二是,他们对美术接受的作用也与他们任职的机构相关联。

(2)“美术世界”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各种美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的“中介体制”那一部分。

①首先是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

②其次,美术出版社在美术接受活动中起着展览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美术教育机构在美术接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第三,“美术世界”中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们是在人类历史和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美术的接受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制、调节力量和导向作用。美术世界范围中的三个部分是内在地相互关联的,去掉任何一个部分都将影响到美术的接受。同时,美术世界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特点是美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所谓专业化的世界,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就是为了人们从审美的立场去接受美术作品而建立的世界。第二个特点是:美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5.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答案】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物质材料层;

第二、形式结构层;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与意味集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