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903社会研究方法与统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2. 研究问题

【答案】研究问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方面。

3. 实地研究

【答案】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

,即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

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

4. 同组研究

【答案】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

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

5. 内容分析

【答案】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是指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技术。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基本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6. 二次分析

【答案】二次分析又称第二手分析,是指对那些由前人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一次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从别人为研究某一问题而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出新的问题,即把同一种资料(已有的、别人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用于对不同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

(2)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以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即用小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种资料,看看是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7. 个别发送法

【答案】个别发送发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的优点如下:

(1)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3)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4)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5)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6)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7)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 个别发送法的不足如下: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8. (概念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

【答案】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概念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并将理论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变量和指标,然后用变量语言重新表述理论假设,并用具体的指标(或变量)建立研究假设。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两个方面的工作。

二、论述题

9. 试举例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案】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 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

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3)举例(略)

10.结合一项你最熟悉的社会学理论来扼要介绍什么是理论,并结合实例论述理论对于经验研究的作用。

【答案】(1)科塞的社会冲突论

科塞认为,弹性比较大,比较灵活的社会结构容易出现冲突,但对社会没有根本性的破坏作用,因为这种冲突可以导致群体与群体间接触面的扩大,也可以导致决策过程中集中与民主的结合及社会控制的增强,它对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反,僵硬的社会结构采取压制手段,不允许或压抑冲突,冲突一旦积累、爆发,其程度势必会更加严重,将对社会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为此,科塞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使统治者得到社会信息,体察民情,避免灾难性冲突的爆发,破坏社会整个结构。

(2)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②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③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3)理论对于经验研究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同一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