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21中外美术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体演变的秩序是什么? 哪一种书法更具有艺术性?
【答案】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1)书法演变的秩序: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草、楷、行为顺序。
①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近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车、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②隶书就是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它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③草书不重单体字,而解字重组,点画连带,并无程式。轻重、正侧、笔顺以及字之大小随意而行,熔篆、隶、真、行于一体。往往只求通篇意境。体势和书家个人气质的抒发,因而艺术性的追求重于功用,强调其作为欣赏风的美学价值,而不易为人读懂。
④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⑤楷书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2)在我个人看来,草书是我认为最有艺术性的书体。因为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首先要求创作者具备坚实的传统力、广泛的草书知识、丰富的美学思想、强烈的创作意识及精熟的应变技巧。在这种条件下,创作时还必须能够做到“胆大于法、气大于技、情大于书”,惟此,才能一发而不可收。因而,作品也就显得特别的有气势、增亮点、兴观感。
2. 简述林风眠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林风眠,原名林风鸣,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美术教育观可以概括为“艺为救国”和“中西融合”。
(1)“艺为救国”
①林风眠是深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新艺术运动与推行“艺为救国”的美育思想。他作为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提倡调和中西艺术,兼收并蓄,并终身实践,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
②他确信艺术是人生所有苦难的调剂品,要创造有生命力的新的艺术品来拯救国人,要以美
育去引导国人恢复正常的人性。他认为一些玩政治、战争等一切罪恶之源,都是“感情的失衡”,并深信调剂感情的唯一利器是艺术。
(2)“中西融合”
①林风眠在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西方的审美观同中国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融合中西绘画各自的长处,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②在艺术创作中,林风眠的人物画多以“中”为主,着重墨线上的变化; 山水画则以“西”为主,着重透视或明暗变化。他成功地将陶瓷等民间工艺的艺术表现融入到绘画中,简洁有力的线性表现,大笔铺陈的水墨渲染,都成为他常用的画法。
③在教学方法上,林风眠反对模仿和临摹古人的传统,而是采取“启发式”教学,告诉学生艺术道路应该怎样,过去的大画家是怎么样的,艺术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写实还是抽象,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们要掌握他的精神,理解其本质,不要追求表面的东西。
3. 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1)《画品》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2)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标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3)《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谢赫的《画品》及“六法论”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4. 简述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案】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代家具各具特色,并自成体系,且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其中,最典型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以其造型美观、用材考究、制作精美的特色而著称于世。
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材质方面的色泽美、纹理美、气味美:造型艺术方面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合理功能相结合的特点; 在装饰艺术方面的雕刻表现手法等。
(1)材质的艺术性
用材考究是明式家具的一个突出特点。明式家具多选用名贵的木材。这些材质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外观具有很大影响。
①色泽美
明式家具的颜色纯净透亮,经过打磨,烫蜡之后,呈现一种赏心悦目的唬泊似的暖色调。 ②纹理美明式家具的选材,不论是纵切纹和横切问都很活泼、自然。形态千变万化,给人思绪以一种自由、奔放的涌动联想。
③气味美
在木材的树脂中一般都含有一些沁人心脾的树脂,树脂散发的香味不浓郁,给人一种愉快的气氛。
④表面形态之美
木材家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接受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摩等因素而使家具的表面形态旱现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应效果。
(2)造型的艺术性
①结构方面
明式家具的设计更讲求严密的比例关系和适宜的尺度,精巧的制造工艺美给人以适用的喜悦。 ②明式家具的造型美
简练优美的造型与合理的功能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征。造型上特别注重线条的运用。
(3)装饰的艺术性
①结构部件装饰
明式家具的每一部件对家具的整体作用都很科学、合理,既能使家具本身坚固持久,又可收到装饰和美化家具的艺术效果。
②线脚装饰
线脚装饰是对家具的某一部件进行的纯装饰手法,对家具的结构并无作用,但由于线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具的优美、柔和之感。
③雕刻装饰
雕刻手法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广泛。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
5. 简述唐代仕女画的特征。
【答案】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情趣,尽力刻画贵妇雍容华丽的仪容风度。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代表作有张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周昉的《挥扇仕女图》。
6. 浅析吴门四家的艺术追求与形式特征。
【答案】明代中叶,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吴门画派”,又称“吴派”,取代了浙派在画坛上的地位。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