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2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2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6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9
一、名词解释
1. Facebook
【答案】Facebook 是一个创办于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专页,添加其他用户作为朋友并交换信息,包括自动更新及即时通知对方专页。此外,用户可以加入各种群组,例如工作场所、学校、学院或其他活动。Facebook 没有官方中文名称,不同汉语地区的使用者发展出不同的译名,中国大陆的脸谱、香港的面书或面簿、台湾的脸书。Facebook 的创办人是马克·扎克伯格CMarkZuckerberg )02012年5月18日,Facebook 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FBo2013年2月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Businessinsider 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 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拥有8.367亿独立访问者。
2. 解释性报道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稳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3. 集约化经营
【答案】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和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对于传媒业而言,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全球传媒集团有两大类型:①单-的传媒集团,属于专业化集团,把报纸或广播电视做深做细,尽可能做到极致。②混合多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公关等,属于多种媒体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4. 突发性新闻
【答案】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5. 新闻出版自由
【答案】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传递和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和批评自由。最早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17世纪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1789年法国制定《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言论出版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二战后,美国学者和报人提出社会责任理论,即立足于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基础上,坚持享有新闻自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6. 行政负责制
【答案】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7.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8. 舆论及其基本要素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9.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 )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
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10.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二、论述题
11.论述中国近代“文人论政”传统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报纸论政传统的确立
自国人办报开始,文人论政的的新闻传统己开始并不断发展延续。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作为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代表,《循环日报》的一大特色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片政论文章,首创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也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借助日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主张,并认为报纸是使“上通下达”、“博采舆论”的工具,“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国人自办报刊的传统。
(2)报刊政论时代的到来
19世纪90年代中期,维新变法运动促使第一个国人办报高潮兴起,维新派骨干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创办的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旋律的报刊成为报业的主流。维新派视报纸为开启民智、变法图强的主要途径,把报纸作为强有力的政治舆论工具,形成学会、学堂、报纸“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他们冲破封建统治的言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报人、报业的地位,开创报章新文体—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便是文人论政报刊的代表。《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每天撰写四千多字的政论,其中《变法通议》一文连载473期,系统地阐明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3)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发展与鼎盛
20世纪初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海内外蓬勃发展,成为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革命派报刊宣传“三民主义”,主张为革命办报,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视报纸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民报》和梁启超主持的保皇派报刊《新民丛报》的论战,标志着我国文人论政的报刊传统进入鼎盛。这次论战始于1906年4月,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主要围绕: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的统治; ②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分地权; 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导致中国被瓜分。论战以《民报》获胜告终,革命派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也促进革命派报纸的发展。
(4)报刊政论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