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完全的参与者

,或隐蔽观察者的角色,是指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答案】“完全的参与者”

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这是一种要求研究者采取虚伪角色的形式。

完全的参与者的角色所具有的最大优点是,研究者既能生活在被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之中,又能隐蔽地进行观察和了解被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这种观察和人们的表现都比较真实自然。其最大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即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可以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

2. 举例说明法

【答案】举例说明法是指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

,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资料。这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

中起来,去填满这只空盒子。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1)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

,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 (2)对一种理论模型的“平行说明”

3. 操作化

【答案】操作化就是要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属性,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为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两个方面的工作。

4. 研究主题

【答案】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显得相对宽泛,也更有一般性。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5. 置信度

【答案】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6. 开放式编码

【答案】开放式编码其具体做法是:①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 ②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 ③研究者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

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排除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属性分类。

7. 比较分析法

【答案】比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从先前己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如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群体等)的规律性。

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一致性比较法; ②差异性比较法。

8. 理论性研究

【答案】理论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的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研究者往往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不辞劳苦地寻求那些对一个世纪的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的问题的答案。

二、论述题

9. 结合涂尔干的《自杀论》,谈谈你对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答案】(1)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

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②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实证主义研究生方法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2)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

,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

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

,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 程学”或“社会医学”

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吟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⑧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性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涂尔干提出,社会虽然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社会事物又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社会事实是纯社会性的,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体的总和。因此,个人现象不同于杜会现象,不能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的解释。他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

(3)结合《自杀论》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新纪元。是理论与经验

的首次圆满结合,是实证主义思想的首次完备体现,同时又是复杂统计分析技术的首次系统应用。

它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涂尔干反对内省法和历史的方法,提倡通过实验方法(共变法)来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并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社会学。涂尔干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