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22国际关系史与中国外交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哲学

【答案】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主要的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在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正义、平等、自由等政治价值和相应的政体设计一直是其研究重点。

2. 复合制国家

【答案】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历史上的复合制国家还有君合国和政合国。君合国和政合国都是比较特殊的复合制类型。

3.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1)政治心理的特征:

①社会性。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色彩。团体政治心理是它的突出表现。

②阶级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③时代性。政治心理对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反馈作用,能对时代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区域性。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人民各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此外政治心理还有波动性、顽强性、潜在性等特征。

(2)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表现为:

①它是政治变革的动因之一;

②它是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的重要原因;

③它是制定政纲政策的基本根据之一;

④它是产生政治行为的前提条件。

4. 压力集团

【答案】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

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具有政治社团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①压力集团数目和种类繁多;

②压力集团活动范围广泛;

③压力集团相互之间利益对立,在政治活动中相互排斥;

④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5. 总统制与议会制

【答案】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制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如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

议会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

①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失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因此被称为“虚位”君主。不过,君主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国家权力的运作程序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礼仪和形式上仍在国内、国际的国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荣耀和尊敬。

②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6.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7. 政治冷漠

【答案】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 于政治问

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

(1)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

(2)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

(3)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

(4)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

8.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二、简答题

9. 有人认为“政治是社会权力的有限制的运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国家和国家政权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一种从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10.政治的社会地位。

【答案】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