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55广播电视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新闻在发生之前无预示迹象,临时突然发生,时间极为紧迫或稍纵即逝的新闻,诸如各种天灾人祸都属此列。有的文论将突发新闻称为动态新闻。国外的电视新闻界对于动态新闻最为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认为这类新闻是最能发挥记者智慧、展示电视传播实力、扩大影响的新闻。
【答案】
2.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3.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记者随同画面一起在现场摄录下的声音,它包括现场的采访声和背景环境里的各种声音。运用同期声,已经是电视新闻界一个不可缺少的共用操作手段。特别是在“纪实性手法”流行之后,大量地运用现场纪实的手法,获得现场真实的、未经剪辑的画面和未经处理的同期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二、简答题
4. 新闻写作怎样作用于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写作可以推动、改进、提高新闻采访。
(1)新闻写作有经验,采访可以少走弯路。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访问的深浅,避免失误和少走弯路。
(2)新闻写作中发现问题,可以促使记者去补充采访; 写作中发现矛盾,可以促使记者去调查核实,确保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面对采访得来的一大堆零散的、无系统的、无序的事实
材料、数据、人物资料等,记者要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成文。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在采访时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大致有三类:一是发现新的新闻线索,这就促使记者对新的线索进行采访; 二是发现采访时考虑的主题不够深刻或材料不够丰富,这能促使记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补充采访; 三是发现采访得来的材料有矛盾的地方,究竟事实真相如何,这就迫使记者进行调查核实,以避免新闻失实。
(3)新闻写作体裁不同,采访的方法也不同。熟悉各种写作体裁,采访能更加得心应手。 新闻体裁多种多样,不同的体裁其写作要求不同,所需材料的详略程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记者熟悉写作体裁,可以在采访前或采访中根据事实本身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报道计划、版面的需要确定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体裁,并根据该体裁对所用材料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采访,使采访更为得心应手。
5.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没有新闻采访就没有新闻写作
①新闻采访是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集者根据己收集的材料用文字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它要求准确、鲜明、及时地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表达出来。
②新闻写作是对采访来的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即提炼新闻主题、安排新闻布局、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在新闻实践中是紧密相关的。
③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来看,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发现新闻、壮化新闻*凝结成文、发布新闻、受众反馈。这一过程表明,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就违反新闻工作的规律,成闭门造车。
④从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联系来看,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二者之间的桥梁是采访。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中来、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是把采访收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中去、到实际中去的问题。
⑤大量事实表明,没有采访就没有写作,这是由新闻事业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新闻贵在“事实”,而采访才是获取事实的手段。不经过认真采访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其生命力必然是脆弱的。
(2)新闻采访的深度决定新闻写作的深度
①记者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才能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报道中有没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有成效的工作的重要标志。
②记者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才能抓住生动活泼的材料和意味深长的细节,为新闻报道动人、感人创造条件娴熟独特的新闻写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闻“生辉”,但从根本上说,要把新闻写活,还是要在采访上下功夫。
③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记者才能更好地抓住事实的本质和特点,掌握到新闻在深层次的深刻涵义,使写作能够提炼出有更深价值的主题思想新闻的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