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救助
【答案】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违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3.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4. 家庭生命周期
【答案】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5. 专业自我
【答案】专业自我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工作时所表现的自我态度、情绪和专业价值观。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做,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自我”,控制自己不适当的感受、态度与偏好,从而保持客观性并表现出良好的专业角色素养。
6. 过程技巧
【答案】过程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接案和约定技巧。
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2)评估技巧。
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3)签订契约技巧。
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4)介入技巧。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5)检讨及终结技巧。
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7. 社会保障
【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8. 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己。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二、简答题
9. 简析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产生以来就有两种取向:①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 ②以社会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或称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尽管二者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差异,在对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角度上也有不解释,但它们的研究成果都丰富和发展着社会心理学。进而也有学者开始
探索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2)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对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贡献是直接的和明显的。当受助者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性的,并与他的意识和认识密切相关时,社会工作者就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帮助他解决问题。由于社会工作的仟务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有关,由于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细致、复杂的互动过程,所以社会心理学必然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柱。
(3)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心理学领域
社会心理学在总体上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如下方面更为突出:人的社会化理论、人格理论、人类成长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认知理论、民族性格理论等。
10.简述监狱化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影响。
【答案】监狱化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
(1)标签论与贬降仪式标签论认为,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是因为社会成功地给他贴上了罪犯的标签。
(2)贬降与监狱化
①监狱化:由于犯人之间的接触是被限制的,贬降仪式实际发生在监狱管理者与罪犯之间,即罪犯在监狱管理者面前,放弃他以前的几乎所有社会角色,接受囚犯的角色和价值观,按照监狱要求的囚犯的行为方式来行为。
②监狱化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
a. 接受监狱的规范、价值和囚犯的角色,完成自我贬降的过程;
b. 接受犯人形成的非正式规范、价值和犯人的亚文化。
(3)监狱化与矫正
①监狱化的作用
a. 由于监狱化,罪犯个人的自我观念被破坏,个人自我观念中被掩盖的、不被社会认可的那一部分内容被暴露出来,这是罪犯个人反思自我、接受矫正或改造的前提。如果个人不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他个人的自我观念中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那一部分就被掩盖起来,他就会维持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观念,或戴上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面具”。贬降和监狱化不仅要摘掉他的“面具”,而且还要毁掉他的自我观念和自尊。
b. 由于监狱化,罪犯个人正常的社会化过程被阻断,他被强行从形成他犯罪行为的那个社会环境中隔离出来,迫使他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这也是迫使他接受矫正或改造的前提。
②监狱化产生的严重后果
a. 监狱化破坏了罪犯的自我观念和自我价值观,并从此给他们深深地打上耻辱的烙印,使他们完全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在犯罪的生涯中越陷越深;
b. 监狱化造成的个人正常社会化阻断会加剧罪犯回归社会的困难,由罪犯标签导致的社会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