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学位]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2. 人本治疗模式

【答案】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 罗杰斯创立的个案工作模式,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1)人本治疗模式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治疗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其主要的理论假设包括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自我概念以及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失调等。

(2)人本治疗模式不注重工作者的具体辅导技巧,而以创造和谐、接纳和真诚的合作辅导关系为中心。罗杰斯认为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不是治疗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关注求助者本身的发展; 工作者不应以专家身份自居,而需要协助求助者,帮助求助者开发其内在的资源,促进求助者逐渐成熟。因此,人本治疗模式的辅导技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 ②注重个案辅导关系; ③注重个案辅导过程; ④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3. 老年社区工作

【答案】老年社区下作是指社会下作者运用专业的下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4.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

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5. 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案】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6. 家长作风

【答案】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

家长作风涉及对另一个人自由的某种干预限制。狄沃金说:“说到家长作风,我基本上把它理解为是对一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有人为之辩护,说这种干预对被干预者的福社、美德、幸福、需求、利益或价值是绝对有好处的”。

韦利提出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

(1)对一个人自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不管怎样,即使在缺乏预见性、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因为它可能由于对标准的定义问题而导致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人事的侵犯。

二、简答题

7. 简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1)个案辅导

个案辅导,即以青少年个人为对象,根据其基本资料和活动记录,予以有计划和系统的辅导的方法,目的是使其由协助而自觉、由自觉而达到自动自发的自我辅导的境界。

个别辅导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主要有:

①商谈与观察

用诚恳的态度协助青少年发展潜能,自觉地选择好的方法处理目前困扰的各种问题。

②访问

访问的对象有青少年周围的人,如家长、教师、朋友、邻居等,以深入了解青少年个体的问题,争取更好的下作效果。

③共同活动

与青少年个体一同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旅游、阅读,在实践中指导青少年个体,增加他们的经验和能力等。

(2)团体活动

青少年团体活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活动进行辅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儿种:

①榜样示范

在青少年中树立层次不同、远近各异的榜样和典范,发挥榜样的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的作用,促使青少年产生赞赏、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为动机,达到学习榜样的效果。

②行为锻炼

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进行不断反复,在反复行动过程中,使其认识、情感、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得到转变以支持这种行为方式,以达到养成习惯、磨炼自己的目的。

③情景感染

活动中情景对参与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参与者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好的活动需要注意营造适宜的情景。

④竞赛激励

运用评比、竞赛、奖励等手段,可以促进参与者奋发向上,亦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使其感情隆动机和获得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强烈。

⑤角色模拟

将青少年置身于一种人为的角色情景之中,使他们学习理解认识角色的规范,增进其角色体验,以其增强社会性。青少年除了参与自我教育成长的内部活动之外,还可参与一些社会的活动,在范围上亦有全社会性的和社区内的活动之分。这些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很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8. 简述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答案】比斯台克在其1961年出版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他认为: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